用泥糊着都這麼好看了,若是擦洗幹淨了,不得大放光彩?還是等回頭用水洗一下吧,提着籃子端着盤子起身的姜寸華在心裡盤算着。
姜寸華尋着記憶中的方向慢慢踱步朝王婆婆家走去,其實很好找,房子最大的那家就是了。
袅袅炊煙升起,飯菜的香味偶爾飄散在鼻尖,各家應該都在吃早飯,所以街道上基本上沒人,有幾家探頭探腦的孩子,也在她看過去的時候縮回了脖子,關緊了門。
一條大道通前方,大道兩旁是整齊排序的民居,民居看上去有的破敗,有的半新,門也各式各樣的,有的刷了黑漆,有的刷了黃漆,但看上去是黑、褐、黃雜色不等的,也有的是舊的已經露出樹木溝壑紋理的破爛門。
家家戶戶門兩邊貼有對聯,門梁上粘着破的一截半截的過年時候才會貼的門挂子。書寫對聯的紙多數是紅色的,門挂子也是彩色的,隻有一家的對聯是用白紙書寫的,門挂子也是白色的,看着半新不舊的。
這一家,應該近幾個月才辦過喪事。
路上雖然不見人,但門後牆後都能聽到不同的聲音,有的能聽到狗吠聲,有的能聽到公雞打鳴母雞咯咯叫的聲音,有的能男人說話女人低語交談聲,有的更是能聽到孩童吵鬧哭叫的聲音。
這一切都十分的有煙火氣。
可能是探頭的小孩子們回去跟自家大人說了什麼,姜寸華才慢吞吞的走了幾步路,就有門扉打了開來,一個黝黑面皮的婦人笑着打招呼道:“大丫頭,出門了?”
姜寸華笑着點點頭,輕聲細語的回了句:“出門了。”
旁邊鄰居聽到聲響,也打開了門,露出同樣黝黑,但眼睛忽閃忽閃很大很靈動的年輕婦人的臉,見到姜寸華訝異了一下,也打招呼道:“出門了?這是烙餅子了?上誰家去?”
一連問了三個問題,可見這位年輕的嫂子是個心直口快的。
姜寸華也一一回答:“是啊,有事出門一下,這是烙的蔥油餅,給王婆婆家送去的。”
這個時候,跟姜家屋子同排的,對排的人家門扉都打開了,有問好的,有不出聲看熱鬧的,姜寸華就這樣落落大方的挎着小籃子托着摞的高高的一大盤子蔥油餅一路回應着從她們面前走過。
壓根沒帶怕的。
以後她們就都是她的鄰居了,遠親不如近鄰,隻要沒有原則上的過節,能處,都是要好好相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