項玉書和張軍醫勉強屬于同事關系,不過據劉副官的小道消息,張軍醫和項玉書是有仇的。什麼仇呢,其實也不是什麼深仇大恨,隻不過當時兩人相識不久,張軍醫給項玉書處理傷口的時候,手勁稍微大了一點。其實吧,這也不能怪張軍醫,因為張軍醫平日裡接觸的都是軍中五大三粗的漢子,軍人嘛,沒那麼多矯情。可憐項玉書一個身嬌體弱的大少爺,創業初期不得不跟着軍隊東奔西跑,不小心被被流彈劃傷,還要被軍醫粗暴對待,能不記仇嗎?所以,即使顧瑜沒有嘲笑張軍醫吃窩邊草的意思,項玉書卻故意引張軍醫往這個方向想。
張軍醫哪能聽不出來項玉書的言下之意啊,可惜,他壓根沒有放在心上,項玉書這是在嫉妒他。沒錯,就是嫉妒,他馬上就有夫郎了,而項玉書還是孤家寡人一個,不嫉妒才怪。
張軍醫不屑的給了項玉書一個眼神,讓他自行領會,把項玉書氣的不輕。而兩人的眉眼官司,顧瑜看在眼中,也是暗笑不已:果然文臣武将就是天生的對頭,雖然說張軍醫不能說是純粹的武将。
家裡日子就是舒服,雖然免不了沒完沒了的工作,可工作累了,可以逗胖兒子減壓,生活還是很美好的。尤其是淩寒舉家遷徙到清明村後,正如顧瑜之前說的那樣,宅子一下子熱鬧了許多。
淩寒、淩夫人,三個孩子,以及保姆下人,零零總總,足有十個人,幸好客院屋子足夠多,否則還真不一定夠住。
淩寒有三個孩子,顧瑜是知道的,讓顧瑜驚訝的是,一行人中還有一個年約十七八的妙齡少女,看打扮也不像是仆人。後來,經過淩夫人的介紹,顧瑜才知道,這個名叫宋甯薇的少女是淩夫人的小表妹。
淩夫人的母親也是大家族出身,兄弟姐妹足足有二十多個,但是唯有最小的妹妹是同母所出,淩夫人和小姨年紀相仿,感情也最好。
小姨是個苦命的,到了出嫁的年紀,家裡給選了個家世相當的病殃子嫁了。好在病殃子姨夫雖然身體不好,對小姨卻是真心實意的,夫妻倆倒也過了二十多年郎情妾意的幸福生活。可惜,小姨夫是病殃子,最終沒能和小姨白頭到頭,前年病逝,留下小姨守着一雙兒女過活。
小姨夫家境不錯,并且小姨夫成家後就分家單過了,小姨手上有錢,養活一雙兒女不成問題。可惜,人心險惡這個詞,從來不是說說而已。
小姨夫有兩個哥哥,這二個哥哥雖然身體健康,不過腦子似乎都不怎麼靈光,嗯,确切的說,是聰明沒有用在正途上。
小姨夫身體不好,結婚後也扛起了養家的重任,反觀他兩個哥哥,卻是坐吃山空的主。結果就是隻出不進,家裡的經濟狀況越來越差,雖不至于吃不上飯,可也隻是表面光鮮了。小姨夫在的時候,兩個大伯哥還要點臉面,隻是時不時的來打秋風,小姨夫一去,大伯哥再無顧慮,開始謀算親弟弟的家産。
淩夫人的小姨一輩子沒有為錢财操過心,誰料丈夫一去,卻要面臨無家可歸的結局,小姨也是束手無策,隻能向娘家求助。好在娘家還算給力,淩夫人在其中也出了一把力,小姨總算保住了家财,本來以為事情就這麼過去了,從此和大伯哥不相往來就是了。哪曾想,兩個不要臉的大伯哥,一計不成,又生一計,這一次,他們把主意打到了宋甯薇身上。
宋甯薇是小姨的長女,今年正好十八歲,像宋家這樣的人家,不出意外的話,女孩十五六歲就開始相看人家了。而宋甯薇準備相看的時候,剛好碰上父親病危,就被耽擱了。按照大良習俗,父親去世,女兒需守孝三年,三年後,宋甯薇十八歲,好在還不算晚。然而宋家所在的鎮子是一個男權社會,兒女婚姻大事,都是家中男性長輩說了算,宋甯薇雖然有個弟弟,可弟弟還未成年,不能當家作主,因此,宋甯薇的婚姻大權就落到了兩個大伯手中。
宋甯薇從小念女學,小姨也沒放松對女兒的傳統文化教育,人又長的極漂亮,是鎮上人家最中意的媳婦人選,自然求親的人不計其數。兩個大伯哥在争奪财産上吃了虧,可不要從其他地方找補回來嗎,所以,他們為侄女擇婿,人品、才華甚至家世都是次要的,最重要是有錢,誰家給的聘禮多,宋甯薇就嫁給誰。
小姨還是太善良了,她原本想着,宋甯薇畢竟是宋家女兒,兩個大伯哥總不會做的太過份,哪曾想大伯哥居然給女兒找了一個四十多歲,死了三個老婆的暴發戶,小姨都快氣瘋了,連夜把宋甯薇送到了淩家,因為小姨知道,淩家不日即将遠行,到時大伯哥就是想找人也沒地方找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