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顧星星會覺得奇怪呢,其實也很好理解。大良的家仆,基本都是家生子,也就是說,一家子都是家仆。世家大族,一般都有自已的家生子,很少在外面買人。當然了,也有家道中落的世家大族,就不得不賣人賣物維持生活,而這些人一般也都是一家子一家子的賣,很少單獨賣,單獨賣的,有很大可能,是犯了錯的。
當然了,前朝滅亡後,世道一直很亂,天災人禍不斷,為了活下雲,也不乏窮苦人家賣兒賣女。但是吧,窮苦人家出身和家仆出身,區别很大,曾經是世家家仆的顧星星幾乎可以一眼看出對方的出身。在這樣的前提下,沒有父母兄弟的待售家仆才會讓顧星星感覺很奇怪。
顧星星一時找不到答案,隻能埋在心底,繼續往第三家牙行而去。
第三家牙行,算是牙行行業的後起之秀,總共不到十年曆史,卻已經在蓉城穩穩站住了腳跟,由此可見背後東家的能耐。像項玉書這種新蓉城人,最喜歡光顧這家牙行,用項玉書的話來說,這家牙行最接地氣。
顧星星對第三家牙行的感覺也最好,遺憾的是,第三家牙行不知道是不是最近生意太好,存貨不多,總共隻有十幾個人可供選擇,而這些人顧星星都不怎麼滿意。
“星星,前面兩家你不滿意也就算了,最後一家,為什麼不滿意呢?”
“因為,說是十幾個人,其實就是兩家人。少爺,我們的宅子,要不了這麼多人。”
顧星星如今也學會了精打細算,蓉城的宅子,顧瑜一年到頭可能也住不了幾回,主要是方便辦事人員,如此,也就不需要太多人,顧星星的打算是最好請一家人,夫妻倆帶上二三個兒女,兒女的年紀也不能太小,至少要能做事了。這樣的配置,算是最佳配置,也是最省錢的配置。
聽完顧星星的解釋,顧瑜露出了欣慰的笑容:“星星果然長大了啊!”
顧星星不服氣的撅嘴,他早就長大了,張軍醫可是說了,過完年就向少爺提親來着。
顧瑜不明白,這好端端的說着話,顧星星臉紅個什麼勁。
“星星,你這麼了,發燒了嗎?”莫不是上午出門,凍着了?
“沒有沒有,我沒事!”顧星星連連擺手,可不能讓少爺誤會了。
顧瑜又仔細觀察了一下,确定顧星星呼吸平穩,不像是發燒,這才安心。
“星星,我明白你的想法,隻不過我們要人要的急,不能要求太高,差不多就得了。”
“我知道的少爺,我再尋摸兩天。”顧星星猶不死心。
“行吧,對了,門房那兩人是什麼情況,問清楚了嗎?”
顧星星很有點社牛屬性,所以顧瑜才把打探投親父子底細的事交給他。
“啊,打聽清楚了,他們其實也是可憐人。”
這對父子姓趙,連州人士。這連州吧,雖然名義上屬于西南地區,可實際上卻位于西南和豫省交界處,風俗上更傾向于豫省。這一次也是被豫省戰火波及,流離失所,不得不來蓉城投親,結果嘛,顧瑜也看到了,趙家父子這個不是很親的親人,早就沒了,也是可憐。
“他們下一步有沒有什麼打算?”
“這個,星星不知。”顧星星誠實的回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