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想是一回事,該怎麼說出來又是另外一回事了。
難道要她說:你今晚不用忍了,我也想要?
這什麼虎狼之詞!
蘇瑜立馬臊紅了臉,就是打死她,這話她也說不出口。
左想不行,右想也不行,蘇瑜一時沒想好合适的說辭。
不過這時她發現腰間的大手乖乖的停住不動了,她悄悄歪頭看去,見徐知望居然已經閉上了眼睛。
他這是要睡了?
昨夜還猴急的纏着她,憋得滿頭是汗,今天怎麼突然這麼消停了?
蘇瑜想了想,應該是做活累了吧。
畢竟白日鐵匠鋪的活計不輕松,晚間回來還不停的幫她幹活,他就算再能幹,但這樣連軸轉也是會累的。
蘇瑜松了口氣,其實今天忙了一天她也累得很,安生的睡一覺也挺好。
小兩口少見的早早就睡下了。
隻是讓蘇瑜沒想到的是,不隻是今晚安生,接下來的五天晚上徐知望都安生的很。
蘇瑜開始還有些納悶,怎麼這人突然轉了性子,後來想他應是記得她說的十日期限,估計是怕再胡來惹她生氣吧。
其實蘇瑜也沒有太多時間去想這事,這幾日折桂糕都賣的極好,甚至不用她再賣力吆喝,都已經有不少人來找了。
蘇瑜忙的團團轉,每日起早貪黑的,在家的話也少了,便沒留意徐知望是更加沉默寡言。
這天蘇瑜照常在攤子上忙着,攤子前來了一位穿着齊整的婦人,手裡牽着個看起來比小成小兩歲的小兒郎。
這個婦人要了十塊折桂糕,又要了兩個甜面煎餅,所以要在攤子前等一會。
那小兒郎雖然年紀不大,但很是懂事,乖乖的等在攤子前也不吵鬧,還一邊晃着腦袋背書。
“君子謀道不謀食。耕也,餒在其中矣;學也,祿在……祿在......”
背到一半時,小兒郎突然停下了晃着的小腦袋,皺着小眉頭,一副十分苦惱的樣子。
小成已經把折桂糕包好了,看着小弟弟念了好幾遍還是記不起來就有些心急,一時沒忍住脫口而出:“祿在其中矣。君子憂道不憂貧。”
“對對,就是這句。”小兒郎一下子亮起眼睛看向小成。
小成突然出聲,蘇瑜和那婦人也跟着看向小成。
小成看大家都看着他,突然還有些不好意思起來,撓撓腦袋低下頭去。
那婦人見小成年歲不大,書倒是背的流利,便轉向蘇瑜問道:“不知你家小弟是在哪個學堂讀書?”
這一下子倒是把蘇瑜給問住了。
倒不是因着這婦人的話,而是她突然發現,小成現在也正應該是讀書的年紀,不知怎麼從來提徐知望提起過呢?
“我家小弟沒上學堂,我夫君識得些字,應該是恰好教孩子背過這篇文章。”
婦人聽了這話也就不再問了,還以為是哪個學堂的夫子教的好呢,她就想着打聽一下。
不過也是,這個年紀的兒郎若是讀書習字,又怎會來市集做這街頭攤子的生意呢。
婦人拿好東西便走了。
人走後,蘇瑜把小成拉過來問:“小成,剛才的文章是跟你大哥學的嗎?”
小成搖搖頭:“不是,是村長爺爺家的大梁哥在村裡經常背這篇文章,我聽的多了就記住了。”
蘇瑜心裡一驚,伸手摸摸小成的頭,“小成可真聰明,那你大哥怎麼沒送你去學堂讀書呢?”
“我……我不喜歡讀書。”小成說話間眼神閃躲,有些不敢看大嫂的眼睛。
蘇瑜有些心酸的摸摸小成的小臉,卻沒再問什麼。
可這話她怎麼會信呢。
若是不喜歡,一個年少的小男孩,會去留心聽人背這些拗口的文章?
若是不喜歡,聽過也就罷了,可聽後還記在了心裡?
早熟的孩子早當家,看來自古以來都是如此。
今日上午人少了一些,蘇瑜坐在闆凳上想着事情沒有說話。
小成悄悄側頭看一眼,也夾着尾巴安安靜靜地坐着。
不過沒過一會,幾日不見的成婆子,今天居然難得的過來了。
蘇瑜臉上挂起笑起身招呼:“成嬸嬸,可是幾日沒見您了,今天得空出來逛逛呢。”
“前幾日手裡事多,今晌午家裡公子想吃你那醬香餅,正好有空,我就過來走走。”
蘇瑜聽後便開始熱鍋燒油。
成婆子看似無事地掃了一圈周圍的人,見沒人過來才壓低嗓音問道:“瑜娘,瞧你這攤子最近人少了許多吧。”
蘇瑜擡起頭來,見成婆子的樣子便知是有話想說,便也沒藏着掖着,“嬸嬸說的是,折桂糕過了前幾日那新鮮勁後,來的人就少了些。”
成婆子低頭說道:“在咱們縣裡東市那邊的街上,有家千裡香點心鋪,前幾日我去那鋪子,碰巧看見他們鋪子也在賣折桂糕,價格倒是一樣,不過樣式要比你這更精緻些。”
蘇瑜刷醬的手停下。
她早有想過會有這一天,隻不過沒想到會這麼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