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了不是,今天她就正好用來做桂花涼糕,現在季節正好,加上有鹿鳴書院招生做名頭,一定好賣!
連名字她都想好了,就叫金枝折桂糕。
等徐知望過來的時候,蘇瑜帶着雙兒去買了紅豆和糯米。
徐知望還沒到收工的時辰,蘇瑜便帶着兩個孩子先坐牛車回了村子。
蘇瑜回到家就一頭紮進了竈屋,見女兒又在折騰什麼新吃食,是既高興又心疼。
“瑜娘,娘知道你能幹,但是也别太累了,錢要一點點掙,娘覺得現在的日子已經很好了,身子才是最重要的。”苗秀蓮還是想囑咐女兒幾句。
蘇瑜回頭,笑吟吟的回話:“娘,您放心,我曉得呢,我就是想着在入冬前攢些銀子咱們好過冬,等天涼了我就歇一歇。”
知道女兒有成算就好,苗秀蓮也不多說什麼,坐下幫女兒燒火。
蘇瑜先将紅豆洗好後放到鍋中去蒸,蒸到綿軟後再把紅豆搗碎,直到搗成豆沙狀。
豆沙搗好後,下一步就是起鍋燒油炒豆沙,這樣可以使豆沙中的水分蒸發,不斷翻炒的時候放入碾碎的糖粉,蘇瑜一點沒心疼,放了兩大勺,這樣做出的紅豆沙才不會有苦味。
離鹿鳴書院開考還有一個月,她可不想因為偷工減料而丢了客戶,這個生意她還想做一陣子呢。
紅豆沙炒好後,另一個竈眼中的糯米也蒸好了。
蘇瑜取出籠屜,趁熱在下面抹上一層薄油,再鋪好幹淨的紗布,接着将糯米均勻地鋪在盤中,鋪好後用刮片把炒好的紅豆沙鋪在中間,最後再将剩下加了糖粉的糯米在最上面鋪上一層。
全部鋪好後,蘇瑜喊小成去前面河裡打桶河水,然後用涼涼的河水去拔着米糕來冷卻定型。
米糕拔涼的時間蘇瑜正好來做晚上的飯食,這時徐知望也回來了。
自從瑜娘開始做生意起,家裡的柴和水用的都快,今天也不知瑜娘又做了什麼,他到家時水缸都見了底,徐知望轉身就拎着水桶去打水。
水缸打滿後,又開始劈柴,到家後硬是連坐都沒坐一下。
蘇瑜空閑時從竈屋看出去,這時不禁想起早上王嬸和豆嫂的話,她還真是找了個知道疼媳婦的男人。
今天的飯食大嫂又重新掌廚了,還做了醬汁濃厚的炖肉,小成雙兒都多吃了半碗飯,徐知望就着最後鍋底的醬汁還塞了兩個窩頭進肚。
一家人吃飽喝足後坐在院子裡的桂花樹下納涼,河邊吹來陣陣涼風,苗秀蓮拿着蒲扇輕輕拍打着好給兩個孩子驅趕蚊蟲,小成和雙兒舒服的小嘴就沒合上過。
徐知望今天也做完了木活,難得的和蘇瑜一起在屋檐下歇息。
院子裡沒點燈,但是月光皎潔,他能清楚地看到家裡每個人臉上滿足的笑,還有瑜娘那恬靜的臉龐,他不知道别人家的日子怎樣才算好,他覺得家裡現在的日子已經是極好了。
又一陣微風吹過,徐知望好像聞到了桂花的香氣。
徐知望有些納悶,擡頭看了一眼桂花樹,還沒到開花的時節哪來的香氣?
“瑜娘,你可聞到桂花香了?”
蘇瑜笑着哎呦一聲,“你這鼻子還真靈,我把桂花糖汁都蓋上了你還聞得到。”
“桂花糖汁?你要做桂花糖?”
徐知望問完,小成一骨碌的坐起來,什麼糖?
蘇瑜看時辰應該也差不多了,便起身準備去把拔着的米糕拿出來,“是我新做的紅豆桂花涼糕,你們等着,現在應該做好了,我去切幾塊咱們一起嘗嘗。”
徐知望跟着一起,“我去給你點盞燈。”
沒一會蘇瑜就端着一盤涼糕出來了,小成和雙兒小腦袋立馬湊過去,一塊塊白裡透紅的涼糕放在盤中,涼糕上還有點點碎花的桂花糖汁,在白糯糯的米糕上晶瑩剔透似的,真是好看極了。
雙兒低下頭挺翹的小鼻尖聳動了一下,擡頭後大眼睛亮晶晶的看向蘇瑜:“大嫂,好香啊!”
蘇瑜把第一塊給了雙兒,“那雙兒先嘗嘗,看吃起來香不香。”
小成蹲在一邊也眼巴巴的看着蘇瑜,若是身後有條尾巴的話,活像是蹲在竈台前饞嘴的小狗。
蘇瑜拿起第二塊遞給小成,小成高興地接過來,在要送到嘴邊時卻突然轉了方向遞給了嬸娘。
苗秀蓮都怔住了,反應過來後滿眼慈愛的摸着小成的小臉:“小成吃吧,你大嫂那還多着呢。”
小成卻還是堅持把涼糕送到了嬸娘嘴邊,苗秀蓮不好駁孩子的心意,張口吃了下去,涼糕入嘴便是沁着股涼絲絲的甜意,不止嘴裡甜,心裡也是甜絲絲的。
徐知望看着不由得暗自點點頭,他知道小成是個懂事的孩子,這些日子瑜娘和嶽母對他的好,他都記得。
蘇瑜也沒插手,而是接着給每人都分了一塊涼糕,一家人坐在桂花樹下嘗着桂花香氣的涼糕。
小成兩口就吃完了一塊,吃完直接蹦了起來:“大嫂,這涼糕太好吃了,我們明天拿去縣裡賣吧!”
“小成真聰明,大嫂也是這樣想的,不過我們不叫涼糕,要換個名字,叫金枝折桂糕。”蘇瑜把名字還多念了兩遍,讓小成和雙兒都先念順口。
徐知望是讀過幾年書的,又在縣裡做了多年的工,很快就明白了其中的意思,“好名字,現在縣裡正是考學的時候,這糕意頭好,吃起來又解熱清口,正适合現在賣。”
蘇瑜眉眼彎彎的看向他:“我就是這個意思呢,我就想趁着這個時候好好賺上一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