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逾沒帶編劇進組,她舍不得花那份錢,但這并不意味着李秋硯團隊擁有修改劇本的權限。
劇本由小說改編,雖然書名是《吳國》,但女主才是吳國的繼承者,也就是說,《吳國》的含義其實就是女主。
《吳國》女主不僅劇外夢男衆多,熱度力壓男主,甚至原著裡,她就有許多愛慕者。
當然,這個時候就要提一提這篇男頻名著的核心主題——“女主隻喜歡男主一人”。
那麼,為什麼要設計那麼多喜歡女主的男人呢?
當然是寫女主對其她男人不假以辭色的劇情,在蘇女主的同時,凸顯女主對男主不一樣!
讓男主打臉小賤|吊子更有爽感啦!
她對我不一樣诶!
《吳國》編劇組讨論得熱火朝天,無非是怎麼給女主加鏡頭設計,凸顯女主蘇感。
屏幕裡的姜逾一身白衣盤坐在地上,長發披在背後,除了一塊美玉象征人上人的身份外,全身沒有絲毫的裝飾,她的左手搭在支起的左膝蓋上,右邊地面插着一把劍,整個人骨子裡透着散漫的氣息。
鏡頭由遠及近,有下到上,精準捕捉姜逾臉上随意又難以捉摸的微笑。
還是男頻的演技要求低。
姜逾的笑容愈發顯眼。
在場記提醒下,姜逾笑容一頓,看向某個方向。
“接上2小節——”
接下來是男主出場。
與一身素白的姜逾相比,男主顯然矜貴多了,隻見李秋硯帶着耗時五個小時的造型出場,半批發的造型,額間綴着細碎的鑽石,腦後處的男冠像是金色的火焰樣式,從腦後纏至左耳尖。
此地男人雙耳的飾品與過去精緻小巧的耳環不同,而是帶着長長的流蘇樣式的耳挂。
李秋硯帶着小指粗的細長的墜鍊,一簇簇的鍊子像金色的流水一樣搭在胸前。
很美,李秋硯心中滿意,長流蘇耳挂限制着他的行動,他不覺得麻煩,反而自覺矜貴無比。
不像那些搖頭擺耳、讓流蘇動起來的勾欄樣式,他可是正經的高門嫡男!
雖然他的耳朵後的皮被裝飾品磨破了,不過這一切都是值得的,從鏡頭裡的畫面來看,男主出場效果極好,能夠再衆人腦海中留下個模糊的、絕美的影子,雖然整個出場不如女主時長多、個性鮮明,但男主美就對了!
男人們深信,美貌是男人無所不利的依仗,他們的宣發策略也是如此。
誰誰誰亮眼吸睛,誰誰誰皮膚細膩白皙,誰誰誰穿着時尚高定。
當然,時尚資源的最大咖往往是他們旁邊那位穿着姥太白背心、通過一張定格照片就可以讓衆多男人看見具有淑女風範、鏡頭可以看到毛孔但粉絲一定要吹比男明星厚粉更好看的女人。
姜逾已經摸透了此地的女男塑造标準。
主頻塑造女人形象,是從她的小缺點開始的,是欲揚先抑,寫她的盲目,塑造她的熱血,寫她的微末,塑造她的偉大。
寫一個女人的衆多缺點是如何成為像鑽石切割面一樣襯托閃耀的品質的傷痕。
男頻寫女人分兩種,一種是基本略去了小缺點這個過程,直接寫她的偉大,一種是直接寫缺點,俗稱“現實向”。
她們将一個設定為女人的文娛商品視為人的思想、人的意識,并通過文娛媒介的商品形式,讓人們接受了女人就是如此的形象。
但在塑造男人方面,主頻、男頻保持一緻的步調:強調外貌如何優秀,強調性格如何實用。
外貌可以清秀、可以絕美,但一定會引導男人“這也是美”的被塑造的審美标準。
性格可以潑辣、可以柔順,但必須對女主有用、對家庭有用。
就像是寫商品,無非是外觀與功能好不好的二維評價。
當然啦,畢竟主頻受衆如此廣闊,也會有不少男人願意将主頻的鑲邊、獻祭、完美的男人稱之為大男主。
姜逾隻覺得納了悶了,但也不是不能理解——畢竟以前的女人但凡為老公死、為老公“兒女雙全”、各種資源扶持廢柴老公、原諒老公出軌、自己美美養老公跟别人的孩子,多少是要被挂在各種網絡樹洞中,形成“經典詠流傳”的名典。
但換成影視文娛中的女主角,同樣的劇情,那就是“大女主”了?
此地同理。
總之,男人們接受了包裹着女人對男人評價标準,認可男人就是如此的形象。
有異議?就得被嚴查是不是厭男、辱男、彈□□男了,這可是男頻重罪!
真奇怪,這裡的男人接受女人創造的男人模闆規範,讓男人創造的女人成為男人的“理想”。
一個人再怎麼愛一個模闆規範,吹着如何偉大、如何完美,其愛意永遠也不會深過這個人的“有缺點的理想”。
愛是從贊揚的優點開始的,是從掩蓋的缺點開始的?
是從自己開始的,不是把眼睛放在别人身上開始。
将愛意寄托于她人的人最喜歡主張“不愛我愛的,就是不愛我的,就是不愛我這個性别的”邏輯。
《吳國》編劇組的争執正是圍繞“女男主”塑造來的。
李秋硯團隊的年輕編劇提出一處劇情的不合理:“這樣是不是打壓了男主?”
開口的是一位資深編輯:“你必須考慮到市場反饋與劇本推進進度,既然這種水平的男角色都能讓他們吹噓大男主,那我悶還費什麼心?”
年輕的編劇皺起了眉,她倒不是在意“大男主”名号,她隻是覺得男二喧賓奪主,搶了李秋硯的造型與台詞。
但凡塑造一個人物,總得有襯托,男二就是襯托大男主愛男的工具人,雖然這位男二沒有得到什麼好處,職位丢了、家人死了、武功廢了、最後還生死不明地離開了。
但他得到男主的友誼了,對觀衆來說這就是愛男。
倒是與女二的結局——“在世子位置上永遠也得不到皇位,在女人位置上配子三千,卻永遠得不到男主,從此内心蒼涼一生”的下場形成了有趣的對比。
這就是對壞女人最大的懲罰了吧?不然還指望男主起義推翻嗎?
也得考慮下喜歡女二的男粉吧?
畢竟追明星也是男粉取悅自己的重要方式,不要太厭男了。
對于編劇來說,房本、工資卡、獎金,這些東西跟自己姓,才是最大的取悅自己。
區區劇情跟女主被吐槽算什麼,反正熱度有了。
見李秋硯團隊的年輕編劇還想反駁什麼。
編劇打斷她的話:“筆在我們手上,想怎麼寫就怎麼寫,你寫大男主戲份都可以,寫他起義、修仙這種不現實的東西都可以,但你考慮過市場反饋嗎?考慮過觀衆接受度嗎?考慮過如何過審嗎?”
賺錢、口碑/熱度、過審,卡死創作的三個關口。
這位資深編劇列舉了自己的上一部主頻戲——劇情被人瘋狂吐槽。
影視區UP從主頻小說改的第一集前十分鐘,指出了三個毒點,第一個毒點是“女主被人打臉,居然沒有憤怒反擊的鏡頭”。
删掉了原著的名台詞、名場面,也是全劇的精髓——“莫欺少年窮”!
第二個毒點是“打女主臉的前配子居然沒有得到應有的下場”——原著被要求跪下道歉。
電視劇如實還原了前配子被母親要求跪下道歉。
但他沒有得到更壞的下場。
影視區UP主義憤填膺,強烈要求加入男人追悔莫及痛不欲生,被女主無情打臉後,衆人指責羞愧而死的劇情。
她嚴厲指出這部劇最大的毒點就是“不夠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