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朝中這次的大清洗,很多官職空缺,盡管一些官員也獲得了提拔的機會,但終究是會影響整個朝廷的運作的。
之前和北虞國互通商貿的事情雖然已經吩咐了下去,但是各部的工作進展都很慢,有了這次的捷報,和小皇帝宣布的消息,大家自然也不敢再拖延了。
由于是北虞國給東淩國提供了重要的軍事幫助,所以在通商這塊自然是要更利好北虞國。東淩國的方案拟定好後,本想給那位六公主過目一遍,結果人家兩手一攤,表示自己是出來玩的,這事她不管。
别的國家想方設法也想竊取别國的機密,北虞國倒好,送上門來的都不要看。
兄妹倆比起這些政務的事情,反倒是對邊疆的戰事更加好奇,甚至兩人還差點收拾包袱準備往邊疆跑,幸好被及時發現攔住了。
就算現在的戰況對東淩國有利,可是兩人貿貿然去了邊關,萬一有什麼事情,東淩國沒辦法和北虞國交代。
好在後面兄妹倆找到了别的感興趣的事情,去找了姜宛亦,同意兩人去國子監授課去了。
國子監是教書的,除了尋常的詩文書畫課之外,還有少數的算學和禮樂課,但是這兩人去是教裡面的學生練武的,準确的說是福王教人習武,六公主隻在一旁看着熱鬧再喝茶嗑瓜子。
朝臣們起初是反對的,但是姜宛亦卻覺得這未必不是好事,朝中大臣多半都是文弱書生,四體不勤,若是跟着北虞福王學學武,也起碼能強身健體,并沒有什麼壞處。
“國子監的學生都已經歲數不小了,如今學武确實效果不如從小練的,但是大家也應該想想,自己手下的官員裡頭,是不是那些身體硬朗的更能幹活,幹得更好?說得通俗一些,跟着北虞福王連上這段時間,就是出門看熱鬧,都能比别人跑得快些。”
自從姜宛亦成了太後垂簾聽政,大家都挺怕這小太後的,總覺得是安國公養出來的女兒心狠手辣,知道最近大家才發現若不是她的手段,現在東淩國不知道會是什麼樣子,而且在馮家人被抓,聞楚逃走,清理了一大批朝廷毒瘤之後,小太後漸漸地也看着溫和了不少,這會兒都能跟大家開玩笑了。
邊關捷報連連,南穆國接連的戰敗讓對方軍心不穩。那位冒充了聞楚幾十年的南穆王爺也被自己的皇帝侄子叫了回去,這麼多年素未謀面的叔侄倆怕是要有一場内鬥,邊關的戰事也因為他的離開暫停了。
隻是誰也不知道,兩國的下一次交戰又會是什麼時候。
安國公還要留在軍中繼續鎮守邊關,晉王完成了自己最開始的任務後也跟着一起在軍中出謀劃策,如今既然戰事停了,他也自然要回去了。
“趁着邊關傳來捷報,哀家也想給大家宣布一件事。”晉王回到都城,帶回軍中消息的第二天,姜宛亦就在早朝的時候宣布了一個自己的決定。
“先帝交代哀家的事情,哀家也算是做到了,陛下也長大了一些,如今朝中有蘇太師以及諸位大臣們的扶持,哀家這個半吊子也該功成身退了。今天是哀家最後一次陪陛下早朝,日後陛下就要多仰仗諸位大人們了。”
姜宛亦站起身,朝着百官恭恭敬敬行了一禮。朝臣們大呼“使不得”,趕緊給姜宛亦還禮。
“太後,此事您為何不提前和孤說?”小皇帝事先也并不知情,是姜宛亦自己私下的決定,聽到姜宛亦的決定,他心裡總覺得不是很舒服。
“陛下,朝政之事,哀家本就一知半解,以前是為了護着你,不讓你被歹人誤導,如今朝中清朗已無大礙,邊關也穩定了,哀家自然不必再繼續聽政了。陛下也不必擔心,雖說哀家不過問朝政,可以後陛下的學業和其他事務,哀家還是要管着的。”
姜宛亦能夠理解小皇帝這時的情緒,不過自己并非是撒手不管了,而是把朝政之事交給他自己。這一年下來,不少事情都是姜宛亦在做主,這讓朝中官員們對她有了改觀,可是這也導緻小皇帝的努力被忽視了。隻有自己退到他身後,才能讓朝臣們真正的對小皇帝信服。
小孩子不懂這些彎彎繞繞,蘇太師卻是領會了姜宛亦的的意思。“太後對陛下的一片真心,老臣看在眼裡。老臣不知道自己還有幾年活頭了,但隻要老臣還在一日,就必定為陛下盡忠分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