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人啊。莫名其妙極了。
衛琅歎了一口氣。
君逑,君長老,歸一宗劍峰峰主。衛琅在梅裡的那個客棧過耳聽聞說書人講起改編了不知多少遍的故事,而君逑是那個故事主人公最初的原型。
自他一劍震退十萬妖獸後,他聲名顯赫到了匪夷所思的地步。
衛琅本不在意這些凡俗虛名。
然而江陵也和衛琅提起過君逑,這是唯一一個他提起需要注意的人。也正因如此,衛琅在君逑面前沒有多少遮掩。
衛琅還記得江陵的說法非常微妙。
【關于君逑這個人我知道的不多,但建議你見到他的時候小心些。當今修真界對他也知之甚少,他的出生不詳,年齡不詳,籍貫不詳,是個“謎”字打頭的一号人物。】
江陵說到“謎”這個字眼的時候還在譏笑,一如往常。
盡管如此,鑒于衛琅對江陵的了解,衛琅卻敏銳地感覺到江陵知道的肯定不限于此,隻是不方便告訴衛琅而已。
【他在四十年前,因為在臨淵王朝一劍震退十萬妖獸而成名,五榜之首的風雲榜有所感召,将他送上了榜首,批語有二字“無雙”。世人因此衍生種種猜想,将他稱為舉世無雙、天下第一的劍修。】
江陵的評價向來輕薄而嘲諷,但是評價君逑的時候卻是少有的客觀理智,沒有夾雜個人的看法。
【關于君逑的绯聞趣事不少。最出名的是一件,他曾在臨淵王朝與女帝會談,離開時恰逢雪夜,大雪連綿千裡,他見到宮殿中角落的宮女寒冷發抖,贈送了她一個暖爐。】
【本是一樁小事,奈何在那天女帝見到君逑後,對君逑一見鐘情,後來将宮女活活剝了皮,還搜羅了一衆與君逑相像的面首,放言說,如果君逑和她在一起,就遣散後宮,一生一世一雙人,對君逑執念深重。】
【送暖爐這類事情君逑做過不少,愛慕他的人也不少。世人稱君逑:“猶為多情。”】
多情人……名字也很多情。
衛琅聯想起石窟中他遇到的蛛妖,理應對此認同。可衛琅看着君逑,對着君逑的雙眼,總覺得有什麼地方不對。
他有一種既視感,仿佛他在某地某時某刻,見過君逑。然而衛琅确定沒有。
出于禮尚往來,衛琅回答了君逑:“我是衛琅,三筆衛,琳琅的琅。”
衛琅并不知道君逑猜到了他的身份多少,總歸也不過就那麼多,他比較好奇另一個問題:“天行王朝的現任國君是誰呢?”
連君逑也沒有想到衛琅會問這個問題。
君逑笑了笑,答道:“他叫容止,百年前登上天行的皇位。”
衛琅看了君逑一眼,記了下來。
*
君逑領着衛琅往前走,打開了書房的門:“走吧,我帶你到下一個考場。”
“你要測試什麼?”衛琅毫不避諱地問了測試的設計者。他以為如果不能說,君逑是不會告訴他的。
事實上,無論衛琅問什麼,君逑都會回答他。衛琅要問的任何東西,和衛琅相比都不重要。
“按照流程來,下一場是悟性測試。”
打開門,走了一段小路,穿過竹林,風吹林動,竹葉聲刷拉刷拉,很悅耳。
衛琅被君逑領到竹林盡頭,面對一面布滿青苔的石壁。他細細辨别,石壁上留下了各種劍痕,劍痕中劍氣凜然鋒利。
君逑示意衛琅上前走近石壁,他并不認為衛琅會無法通過他的測試,他笃定道:“你的悟性不錯吧。”
衛琅按照君逑的上前兩步,正面着石壁,神識就被卷入了數道殘留的劍氣之中。
雖然是殘留的劍氣,但是卻仍無比浩蕩。
“看來很不錯。”即使身處紛亂、危險的劍氣風暴中,君逑的聲音仍如鐘聲般清晰,“悟性測試主要的内容就在石壁之上。”
“在這片竹林另一側的盡頭也有一塊石壁,但用法卻與此不同。劍峰每一任峰主和他的親傳弟子都要嘗試在上面用劍氣留下名字,可成功者寥寥無幾。你眼前的石壁上的劍氣有大半是我從那裡取出來的。”
衛琅迎刃有餘地躲過劍氣風暴,聽着君逑講話,卻不明白對方為什麼要和他說這些。他對每個可能成為他弟子的人都這樣關愛嗎?
“悟性測試又兩種過關方法,一種是分類石壁上的劍氣,你可以按含同種劍意分類,最後要嘗試使用劍招,按照完成度評等級;還有一種直接過關方法,隻要你找到最強的劍氣,并引出它的攻擊即可。”
君逑用話語指導着衛琅。
對劍意的分類當然不是簡單的,它要求測試者對劍意中蘊含的“道”有粗淺的了解。而“道”本身,玄之又玄,隻有悟性卓越的修士才會有絲絲體悟。
但這對衛琅不是難事。
這道屬于殺戮道,那道屬于紅塵道……
衛琅分類分得輕而易舉,還在心中譜出了劍招。
就在分類到一半的時候,衛琅遇到了一道弱小的劍氣,停住了。
衛琅的精神力是極為強大的,甚至強大到了這具用無數天材異寶蘊養的軀體都無法承受的地步。他敏銳地察覺到了這道沒有發出任何攻擊的劍氣的特異之處。
這是什麼?
石壁上其他的劍氣被井然有序地衛琅放置在了一旁,隻有這一道,被衛琅小心翼翼地用精神力包裹起來,放在了石壁正中央。
到底是什麼呢?
衛琅試探地用精神力發出一擊,卻發現它沒有反應。衛琅猶豫了一瞬,不再猶豫,用上了所能發出的最強攻擊。
“咦?”君逑感知到衛琅攻擊的劍氣,眼中閃過驚詫。他上前一步,準備随時護住衛琅。
宛如皓月當空,銀河競耀,大海卷起一陣又一陣的波濤,自遠天而來,彙成一線,目睹者不可言其伊始,不可名其終極,隻知它浩渺無邊,極盡宏大。
劍氣中的劍意凝聚出這樣摸不透的實體,攻向衛琅。
衛琅面對劍意,瞳孔不由一縮。他本應該握劍而起,可他未曾習劍,他的劍也擋不住這一擊。
這道劍意已經進入了“道”的範圍。能擋住道的隻有道,而那也屬于他答應江陵限制使用的東西。若運用到這裡,是對測試的不公平。
衛琅陷入了進退兩難的境地,但他并不糾結。如果是劍修,應該用劍來應對吧?
衛琅這樣想着,也這樣做了。他用靈氣在右手中虛化出劍的模樣,以劍蓄意,試圖模仿方才所見的劍意。
劍意所至,需要悟性,更需要了悟劍中情感。但是這道劍意是衛琅所見最宏大、最難以對付的,這宏大并不指其他,而是指感情。在劍意出現的刹那,衛琅就明白了,劍意中的感情是“無”,一無所有便是能包含所有。
同時,這樣的劍意也是最難以模仿的。
衛琅曾隻在書中看過對劍氣、劍意的描寫,也隻在書中見過劍,可他笃定他現在所見的劍意必然是強大的。因為衛琅是一個怪物,能讓年幼的怪物凝神以對的,必定是一個更強大的怪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