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天城訂婚宴的後一天,陳桢桦與周初琢乘坐的火車到達本源縣,沈家父母為表重視同兩個孩子去火車站接的人。
沈父是老實農民,不怎麼會說話,搶着接過親家的行李,倒是沈母譚翠梅與陳桢桦聊得投機,兩人算半個同行,說得最多的是傳統中醫與道醫的區别。
行李都沒來得及放,直奔三花藥廠,沈天城與沈天南忙活地全程陪同講解,一路講一路誇,小妹、淮樾壓根插不上嘴。
從頭震驚到尾的陳桢桦與周初琢,十萬個沒想到,兩孩子折騰出來的藥廠,竟這麼的“好”。
廠房好、設備好、管理好、員工好,尤其參觀完藥廠的實驗室,她重複最多的一句話是:知培肯定喜歡。
連一向溫和謙遜的周父,也忍不住誇贊:“這事業做的好啊,做的好。旗鼓相當、天作之合。”
當晚,周淮樾從沈父手裡接過兩千塊紅包,算正式認下這位女婿,雙方父母都認可這門婚事;餐桌上氣氛融洽,陳桢桦對兩孩子挖藥材的事,特别感興趣,結果越聊越開心,飯後直接跟回河東村,非要住在兒子的知青院子。
這一舉動震驚了整個村子,自從村民見識過周淮樾的真本事,知道他醫學世家的身份,周知青是全村财神爺的存在。
财神爺父母大駕光臨,河東村沸騰了。
先是聽着信的村長,帶領幾個壯小夥擡了個大床來,為讓他們睡得舒服,硬是現場拆掉周淮樾簡易的單人床;趙大嬸與沈山河抱着全套新被褥枕頭,趕來鋪好。
沒多久知青院子擠滿人,送什麼的都有,各種吃得喝得,大家你一言我一語,把周淮樾下鄉到河東村,幹過的好事壞事從頭到尾捋一邊。
第二天,隔壁鄰居送來熱乎乎的早飯時,周初琢正在翻兒子畫畫的習作,從一張張練習中能看到周淮樾清晰的進步。
飯後,在沈柔嬌與周淮樾的陪同下,周家父母又去看了村口的藥材收購站,沈如山一興奮一緊張,拿出剛收的大野山參,塞進陳桢桦手裡;在那面挂滿藥材簡介的牆前,周初琢站了很久,畫是兒子畫得,字是兒媳寫得,小情侶真是一丁一卯契合地剛剛好。
陳桢桦想上山看看,腰不好的周初琢,被村長請去沈家寫春聯,知道周父字寫得好,沒想到寫那麼好。這一寫不要緊,一戶兩戶三四戶,全村的春聯都出自周初琢之手。
内行看門道的陳桢桦,發現一路都是藥材,站在半山腰,她眺望着滿山努力生長的野生藥材,牽起沈柔嬌的手,激動萬分,“你們做藥、做藥材真是做對了,老鄉們受益,地方政府受益,自己也受益。媽媽爸爸打心眼裡為你們驕傲。”
必須承認,因為沈柔嬌,他家周淮樾才會變得如此優秀,從全村父老鄉親掏心窩子的态度,看得出大家感謝兩個孩子,感恩現在的好日子。
因為他們的到來,河東村大年初一擺起長桌宴,每家每戶一個大編筐,各自準備十八道菜,從村口的老槐樹,擺出去一百來米,鞭炮聲霹靂巴拉地沒停過,長席從中午吃到晚上。
年初二,由于陸青岚要去小院看周初琢,他們不得不回到縣裡,鄉親們跟着小轎車送出去老遠,車影沒了都還在揮手。
......
跟着陸青岚一起來的,除顧景年、顧母,還有“老頭”。
顧縣長一家過年也沒回京城,顧母将自己的爸媽接到這邊過年,孑然一身的陸青岚去顧家探望老人順道混飯吃,聊到周淮樾時,才知老頭與他是忘年交,一串一連,京城書畫圈的兩位大佬,一位是周淮樾的父親,一位是周淮樾的獄友,那必須見一面。
這一面,在六年後的國外拍賣會上,震動了整個國内書畫界:由陳洪昱、周初琢、周淮樾,三人共同創作于一九八一年的六幅大尺寸《雲滇組圖》,以五千五百萬元的天價成交。
而,讓本源縣出圈的,響徹全國的那句“藥材好,藥才好”的推廣語也是出自這次見面。
上過山,實地看過藥材的陳桢桦感歎:“有好藥材,不一定有好藥;但好藥,藥材一定要好。”
概括出來便是:藥材好,藥才好。
顧景年當場拍闆,藥交會的主題就定這個。
......
四月初,為期三天的章樹藥交會隆重開幕。
兩萬五千多方的藥材交易市場,有1200多個單位參加,設有攤位2000餘個,展館200多間,堪稱醫藥行業的盛宴。
本源縣的展館,在衆多展館中脫穎而出,最吸睛!
那時候,可沒有色彩斑斓的噴繪、展闆、易拉寶,宣傳手段單一,基本都是橫幅寫上藥廠的名字,印刷個傳單就完事。
而本源縣展館入口處,兩塊古舊的牌匾,一左一右挂着:藥材好,藥才好。
展館自然分為藥材與藥品兩大主題,藥材主題主打“十大雲藥”:十個竹筐擺放着三七、滇重樓、燈盞花、滇黃精等精品藥材,可觀可賞可品可鑒;藥品主題主打三家藥廠的明星産品,簡介是周淮樾畫出來的,美觀不說,還特别實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