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七天沒日沒夜的努力,衆人在山林中穿梭探尋,陸陸續續找到了三十多位周邊村子裡躲進山裡的幸存者。
這些幸存者與秦大爺一家、蘇玉家三人以及楊郎中加在在一起,總共人數不超過五十人。
而且尋到的人均為婦孺,無一列男丁,更确切地說,其中更多的是些瘦弱的小姑娘和八歲以下小男娃。
當找到他們的時候,一個個都面色蠟黃,瘦的皮包骨頭,一陣風都能将人吹倒,許多人已經餓的奄奄一息,身體蜷縮在山洞、灌木叢等角落裡瑟瑟發抖。
若不是搜尋隊伍及時趕到,一旦一場冬雪降臨,他們恐怕都要随着這凜冽的寒風,永遠消散在這世間了。
隻有前些時日被宋祁幾人尋劫匪時救助過的人情況稍好些。
随着找到的人員不斷增多,秦家村後山的躲藏營地愈發擁擠,已經無法同時容納這麼多脆弱的生命了。
況且天氣愈發寒冷,随時都有可能降下大雪。
若是在大雪紛飛之際,帶着這些虛弱的婦孺走那崎岖的山路轉移去隐居木屋,無疑是在冒巨大的風險,恐怕不少人會因此途中失去生命。
宋祁當機立斷,安排了劉三牛帶着隐居山洞的幾位青壯年每隔一天将已尋到的幸存者護送到隐居木屋。
為了更好地安置這些幸存者,隐居木屋那處的谷雲峰和宋澤林從隐居山谷将劉玉鳳和劉時秋接了過來,還把山谷裡所有的小姑娘都帶了出來。
最近谷小雨一直在外奔波,幫着照顧和安撫找到的幸存者,尚未回隐居山谷。
這段時間都是劉玉鳳和劉時秋代替谷小雨在家教導山谷的姑娘們識字學習,現在索性将她們都帶在身邊,幫忙安置這些新到來的幸存者,同時每天抽空繼續教她們學習。
這些姑娘們幹起活來十分賣力和認真,來到隐居木屋後,幫忙一起整理所有的屋子和做飯。
如今的窩棚已經被鄉親們精心加固和改造好了,那原本略顯簡陋脆弱的窩棚,如今結實密不透風,可以抵禦寒冬大雪。
中間的木屋也經過了全面的修繕加固,作為大家集中活動和吃飯的地方。
左右兩側的窩棚預留一間作為竈屋,一間堆放柴火和木炭,一間放糧食等物資,其他的部分都被巧妙地打通,形成了兩個寬敞的大房間,裡面都盤好了溫暖的大炕,足夠容納所有人。
谷雲峰帶人在周邊關鍵位置布置好了陷阱,無需擔心有猛獸闖入。
宋澤河和宋四大爺家的兩個兒子,給制作了桌椅、木桶、木盆等生活用具。
這些宋祁都沒來得及安排,是在此幫忙的鄉親們在看到第一批送過來的幸存者那凄慘無助的模樣後,内心深受觸動。
大家圍坐在一起,你一言我一語地商量決定,要盡自己最大的努力為這些可憐的孩子們和受苦的婦人們創造一個相對舒适、安全的生活環境。
于是本該完工可以回家的鄉親們,再次義無反顧地留下來,幫着一起做木工活和燒制一些陶器。
經過他們的辛勤勞作和無私付出,這裡逐漸有了家的模樣。
當谷小雨他們帶着最後一批幸存者艱難地抵達時,看到眼前這溫馨而有序的場景,所有人都不禁熱淚盈眶。
那整齊堅固的木屋和窩棚、充足的物資、舒适的生活用品,每一個細節都彰顯着人性的善良與溫暖。
尤其是那些經曆劫匪洗劫、在山裡擔驚受怕、長期溫飽都成問題的幸存村民,他們原本絕望麻木的眼神中重新燃起了希望之光。
他們每個人都像之前每一批到這的村民一樣,到處新奇地張望着。
小孩子們興奮地脫了鞋坐在大炕上感受先到這裡的小夥伴們說的暖和的大床和在新住所的生活是如何的好。
婦女們則仔細打量着堅固的木屋和窩棚,看到為他們準備好的齊全的生活用具、充足的糧食和木炭等,仿佛不敢相信自己能置身于如此安全溫暖的地方。
那些瘦弱的小姑娘們在整理好的屋子裡穿梭,看着擺放整齊的桌椅,感受着這有序的環境,臉上洋溢出難得的笑容。
秦大爺大爺和蘇玉是最後一批抵達的人,在宋祁兩父子的陪同下,他們将這避難之所的每一個角落都仔細查看了一遍。
看到隐居山谷的人幫忙打造了這麼一個溫馨舒适的避難之所,内心滿是感慨與感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