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經通知到各戶負責燒窯的人過去。” 宋祁回應。
“你們今日就别再進山了,咱們的物資夠吃到明年冬了吧,小雨那麼怕冷,還天天在外面跑,多遭罪呀。” 劉玉鳳收拾着碗筷搭話。
“娘,我有熱水袋呢,沒讓自己凍着。” 谷小雨笑着回應。
“那我們現在就去開窯吧。” 谷小滿興奮地往外跑去,宋祁和谷小雨也緊随其後。
沒想到山谷洞口早已聚集了不少人,都已在翹首以盼。
随後衆人帶着工具來到炭窯處,谷小雨将事先準備好的一塊布遞給宋祁讓他開窯的時候捂着口鼻,并讓其他人暫時退到稍遠的地方。
随後兩人找到窯門的位置,用鋤頭挖開,一股熱氣撲面而來,還伴随着一些炭灰。
待熱氣散去,大家迫不及待地圍攏過來,瞧見窯門口的木炭排列整齊,烏黑發亮,緊接着傳來前排鄉親們的驚歎之聲。
宋大爺疾步走上前來,拿起一根木炭端詳着,笑得合不攏嘴:“這木炭是上等炭吧,太好了,咱們現在有木炭還有火炕,再也不用擔心冬天受凍了。”
他繼續感慨:“沒想到呀,你們居然真摸索出來了燒木炭的法子。”
“這得感謝我爹收集的古書籍,我們也是跟着書籍中記載的法子摸索出來的,沒想到竟成功了。”谷小雨笑着解釋,隻能再次搬出宋祁父親的古書籍這個理由。
這些種種也讓宋大爺更加堅信家族裡的孩子要好好讀書識字,等房子修好,就請谷雲峰繼續教導孩子們讀書習字。
“小雨,這法子真的能教給大夥?你爹娘沒意見?” 宋大爺問道,能燒出上等木炭的法子可是能給家裡帶來不少收益,每年冬天燒木炭拿出去賣都是一種進項,而且能惠澤世代呢。
“真的,他們沒意見,宋祁來之前就告知大夥了呀!” 谷小雨連忙回應。
宋大爺不住地點頭贊歎:“你們真是大義,這種無私的做法實在難得。”
鄉親們都紛紛附和,并表示要幫着一起将木炭帶回去,谷小雨和大家表示這些木炭分給大家近期使用,也能應對房子建好之前的取暖需求。
取完所有木炭後,大部分人帶着木炭回隐居山谷分給各戶,然後繼續修建房子,每戶留下一人學習如何挖窯燒木炭。
大家都表示谷宋兩家的木炭不用再燒了,他們燒好給送過去。一個個都躍躍欲試,催促着快點教他們燒木炭的法子。
宋祁現場一邊示範一邊講解每個挖窯的步驟,從選擇合适的地點開始,到窯洞的大小、挖掘的深度等。
之後帶着大家了解砍柴的要點,什麼樣的木材适合燒炭,如何将木材整齊地裝窯,以及如何搭建堅固的窯棚以确保燒制過程的安全。
對于燒窯的注意事項,宋祁都一一道來,等講解結束時,第二個炭窯在衆人跟着學習的過程中搭好并燒了起來。
大夥準備一鼓作氣将剩下的炭窯依次挖好裝柴燒制,最後再留兩人看着火候,其他的人全部回去繼續修建房子。
宋祁見已教會大家,便回到隐居山谷,剛好遇到大夥中午下工吃飯,熱鬧的場景讓人感受到了山谷中的蓬勃生機。
如今約有一半多的人搬進了自家住房,剩下的還住在山洞中間規劃的公共區域的一個公共活動房屋裡
為了快速建好所有房子,大夥每天辛勤勞作七個多時辰(十四多小時),高強度的勞動讓大家體力消耗巨大,不少人家漸漸也跟着谷宋兩家改成三餐制,以更好地維持體力投入到繁重的活計中。
就這樣在全員日夜忙碌不停、齊心協力的奮戰下,房屋修建進度飛快,一戶戶人家喜氣洋洋地搬進了自家新房。
“祁堂哥,你回來了,現在大家都用上了你們燒的木炭了,你們可真厲害,不但會燒木炭,還會做烤火的炭盆,加上小雨姐給的炭盆架子制作樣式,以後烤火可就太方便了。” 宋池見宋祁回來忙跑過來,滿臉欽佩地說道。
“哦,陶炭盆給每家都送過去了?”
“是啊,大人們将木炭分發下去後,小雨姐和小滿哥就挨家挨戶給送了陶炭盆,大家都可高興了,直誇你們想得周到呢。”
眼瞅着已經到了谷宋兩家門口了,宋池笑着說道:“那我不打擾你了,娘喊我回家吃飯了。” 說完便一溜煙地跑開了。
宋祁進屋剛好趕上家裡開飯,谷小滿趕忙提醒谷小雨,“姐,宋祁哥回來了,不用再給他留飯啦。” 說完,湊過去笑嘻嘻地看着宋祁,好奇地問道,“祁哥,你明天要出山,帶誰一起去呀?”
“别瞎打聽,不會帶你去,快過來吃飯。” 谷小雨說道。
宋祁微微點頭:“嗯,不會帶你。” 徑直走過去坐下,端起碗,安靜地吃了幾口飯菜後,緩緩開口道:“此次出山,我計劃帶五人同行。到時候視情況分成兩組或者三組行動。所選之人,除了要身手敏捷之外,還需頭腦靈活、行事穩重。”
“嘿嘿,如果我有外挂能帶上我嗎?”谷小滿笑嘻嘻地說着,臉上露出神秘的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