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哦,你小時候寒暑假可經常在外婆家住呢。”
“我們多摘些,這個世界喝茶的方式類似我們那的唐代,以煎茶為主,是将茶葉碾碎,加鹽、茱萸、蔥、姜等熬成粥的吃法,實在吃不慣。”
“你咋知道這麼清楚?”劉時秋問道。
“原身有一次跟她父親去縣城吃過一次茶。” 原身的父親對他這一對兒女甚是寵愛,尤其是女兒,這點倒是和谷小雨的父親一模一樣。
谷小滿也湊過來,“姐,那豈不是這裡的茶市場還是一片藍海呀,要是我們能把我們那個世界的泡茶方法引入這裡,說不定能打開一片新天地呢。”
谷小雨微微點頭,“确實有這個可能,但要改變人們長久以來的飲茶習慣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以後有機會可以試試。”
沒看到兩隻小狼崽在身邊打轉,谷小雨疑惑地問道:“雪球和墨寶呢?”
“他們跟着祁哥和舅舅在前邊打獵呢,别看他們才兩個來月大,居然還會追着兔子跑,就是太皮了,看啥都好奇,尤其是鮮豔的花花草草。” 谷小滿笑着說道。
“沒想到,還是兩隻臭美的小東西呀。” 谷小滿笑着搖了搖頭。
“可不是嘛,剛才還在玩紅色的蘑菇,虧我發現及時,否則不得躺闆闆了。”
谷小雨忙問:“紅色蘑菇?”
“對啊,咋了?” 谷小滿看到姐姐臉上有一抹驚喜之色。
“先帶我去看看。” 谷小雨将手中的藤茶放進劉時秋的背簍裡,就跟着谷小滿去找紅菇。
谷小滿一邊走一邊說:“姐,你看,這一片好多這種紅蘑菇,我擔心兩小隻誤食,就把它們帶去跟着宋祁哥打獵了。”
谷小雨蹲下采了一朵紅菇,仔細端詳,發現此菇的菌蓋正面深紅,中心位置暗紅,并有橫皺紋,菇腳粉紅色,和上次同事拿給她看并教她辨認的紅菇特征完全一緻。
她已經能确認這就是被稱為 “菇中之王” 的紅菇。
“小滿,快把這些紅菇都采了,我們要發财了。”
“姐,你說這個紅菇可以吃?”
“是啊,這是一種名貴的野生食用菌,一般隻能野生,在現代賣上千元一斤呢,好像在古代也是貢品。”
“真的嗎?不是都說紅傘傘白杆杆,吃了躺闆闆嗎?還有越鮮豔的蘑菇越是有毒的。”
“放心,我之前有個Y省的項目,在那邊吃過多種菌子,當時好奇就讓那邊的同事手把手教了我辨認了幾種名貴和常見好吃的菌菇。”
聽到老姐如此笃定,谷小滿現在看到眼前這大片紅菇,仿佛看到了白花花的銀子,立馬蹲下小心地一朵朵采摘起來。
谷小滿一邊采摘一邊好奇地問道:“這紅菇和松露比哪個更貴?”
“松露是O洲貴族追捧之物,在我國 Y 省、S 省等地可就普遍了,還有一個更接地氣的名字‘豬拱菌’。我們的烹調習慣更多是将菌塊炒制食用,與O洲人将成熟的松露作為珍稀調味品不同,尤其是在 Y 省,煮熟的松露和其他菌菇一樣,成為紅燒肉、米線、小籠包等很多食物的配菜。在古代松露可比不過我們眼前的紅菇,能與紅菇媲美的有雞枞菌、竹荪、羊肚菌,最貴的就數黑虎掌菌。” 谷小雨耐心地解釋道。
“姐,你咋知道這些?”谷小滿繼續問着。
“之前在Y省做項目的時候,經常吃菌子火鍋,那邊有個同事和我科普的。有次他帶我去吃米線,裡面就有松露,他就和我說了一些O洲松露和我國松露的兩種境遇。在我國單 Y 省的産量就是F國的百倍,價格能不比他們便宜很多嘛,他們還說我國黑松露質量低劣,遠不及O洲的黑松露。簡直是胡說八道。”
谷小滿見自家老姐越說越憤憤不平,忙說:“姐,我們趕緊采完這處的紅菇,還可以去附近再找找。”
谷小雨轉頭就歡快地采着紅菇,但心中有一絲絲的疑惑,這個菇一般在夏季和秋季的八九月份長出來,現在都九月底了,居然還能有這麼多紅菇,實在是有些出乎意料。
不過,這也算是意外之喜了。
她加快了采摘的速度,想着多采一些,不僅可以豐富大家的食物儲備,說不定以後還能換成銀錢呢。
兩人剛把這一片紅菇采完裝滿了半個背簍呢,谷小雨收進空間,這樣就不用擔心紅菇會壞,開始繼續在附近找尋紅菇,這麼貴的紅菇當然是多多益善咯。
還真讓他們在附近尋摸到了紅菇,兩人沉浸在“采采采”的喜悅中,漸漸地也遠離了劉長風之前交代的安全活動範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