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小雨靠近宋祁輕聲詢問:“他說岐州幹旱也持續有三個多月了,我記得我們那個世界曆史上記載大旱往往會波及多地且持續時間幾年的都有,我們要去賭嗎?”
宋祁神色凝重,“賭不起,落戶容易,但是會給分田地嗎?若持續旱災,就算分田地也沒收成,我們這一百多号人要如何生存?到時候再逃荒,也沒有足夠的糧食支撐。”
谷小雨聽後,輕輕點頭表示認同:“我贊同繼續南下。既然朝廷能發布告讓百姓去玄州,那就說明那裡有接收流民的政策。比在旱區看天命的強。”
“嗯,我待會兒去找阿爺商量此事。” 宋祁低聲說道。
兩人剛結束交談,宋大爺已經在向羅老爺子他們表達誠摯的感謝之情,并且說明去岐州落戶的事需要與衆人好好商議一番,一刻鐘之後給出答複。
羅老爺子等人表示理解,畢竟這可是關乎一百多号人未來生活的重大決定。
宋大爺立刻召集各戶家主,将去留問題抛出。
衆人曆經一路的風風雨雨,知曉大家在一起才能更好活着,都表示讓宋大爺做決定,他們相信宋大爺的判斷,願意聽從安排。
宋大爺第一時間找宋祁深入交談過,宋祁詳細分析了局勢,闡述了繼續南下的理由,認為這是目前最為穩妥的選擇。宋大爺也傾向繼續南下,便讓宋祁将剛才的分析向大家再闡述一遍。
各戶家主們聽後,紛紛表示宋家去哪裡他們就跟着去哪裡。
随後,宋大爺将決定告知羅老爺子他們,羅老爺子聽聞後,雖然心中有些遺憾,但也表示理解。
他再次和宋大爺表示感謝,并拿出來了巴掌大的木匣子遞給宋大爺,聲稱這是一點小小的心意,以感謝救命之恩。
不待宋大爺拒絕,他就急忙将木匣子塞到宋大爺手中,就轉身上馬車,一行人疾馳而去。
兩隊人馬就此分别,谷小雨他們即将再次踏上南下的逃荒之路。
“姐,這是那小子送你的謝禮呀?” 谷小滿湊過來,好奇地看着谷小雨手中的東西。
“嗯,可能是感謝我對他的開解吧。這個太貴重了,以後遇到了要還回去。” 谷小雨端詳着剛剛羅書衡走時硬塞給她的一枚玉佩。
這枚玉佩形狀奇異,不似常見之物,似某種古老的圖騰。玉佩色澤溫潤,其雕工細膩至極,品質上乘,讓人一眼便知絕非凡品。
“嘿嘿,我也收到禮物了,丁逸塞給我一個荷包,裡面居然有一百兩銀票和幾塊碎銀,還說來接他們的人身上帶的銀錢不多,下次再給我更多的銀錢。這娃家裡這麼富啊,随随便便出手就是上百兩。” 谷小滿滿臉喜色。
“這麼多呀,我剛聽說宋大爺收到的木匣子裡也是一百兩,丁逸給你一人就這麼大方。”
“我以為裡面就一點碎銀,不好拂了小孩子的心意,哪曉得打開裡面還有一張大額銀票呀,現在也還不回去了。”
“那就先收着,以後還回去。”
“行,給你一起收着吧。”谷小滿把荷包遞過來。
擡頭間,他注意到宋祁正站不遠處,“咦,祁哥,你怎麼來了?”
見他盯着谷小雨手中的玉佩,“是不是覺得羅書衡送給姐的那塊玉佩很特别呀,他出手真闊氣。”
宋祁将目光從谷小雨拿着的玉佩上挪開,神色冷淡,“太過貴重,應當歸還。”
谷小雨并未注意他得語氣,隻顧着将東西收進空間,随口回應:“嗯,以後尋機歸還。”
宋祁将一個麻袋遞過來,說道:“這是分給我們兩家的糧食,你收起來吧。”
谷小雨明白這是昨晚那村子裡帶回來的糧食,宋家村的每戶又能增加一些補給了。這些糧食完全可以放在宋祁家的牛車上呀,他咋拎過來給她放空間呀?
~
三日後,他們走出了岐州,之後漸漸走出了旱災區域。
岐州旱災雖沒有束州嚴重,但沿途的縣城都被嚴格管控起來,流民無法進入。
岐州百姓也很少加入逃荒的隊伍,沿途的村子對流民的防禦也極為嚴密,由此也能看得出岐州災情還未完全失控,岐州官府或許仍在積極采取措施應對旱災,努力維持着當地的秩序。
好在他們儲存的水足夠多,無需為水發愁。他們的隊伍也足夠團結和有實力,并不懼路上的流民騷擾。
走出旱災區域,漸漸地,他們作息也恢複成正常的白天趕路晚上休息的模式。
随着一路南下,不知不覺進入了深秋,天氣也漸漸轉涼。
夜晚,各家圍坐在篝火旁休息。
現在天氣白天趕路正适宜,不冷不熱,可晚上還是有點涼,古代的被褥以柳絮和茅草填充為主,保暖性較差,所以大家依舊需要依靠生火堆來取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