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水器最終以一次性買斷設計的方式賣給了市機械廠。
合同簽成的那一刻,廖哲茂不由松口氣,終于簽完了。
這份合同可是付出了五千塊錢加一個副廠長的代價!太昂貴了!
想着王振邦被用擔架擡去醫院的場景,他忍不住摸摸姜苧的小腦袋,換回姜苧疑惑且無辜的小眼神。
算了,反正他也不待見王振邦。
小心思太多了!
“叔叔,還有需要我簽名的地方嗎?”姜苧翹着紅彤彤滿是印泥的小手指頭,乖乖問。
他立馬收回手,“沒有了。”
簽名就算了,按手印代替就行!
“姜苧”兩個大字就能歪歪扭扭占滿一張紙,為此還浪費了一份合同,最後多添了一張白紙!
“好叭。”姜苧失望地垂下小腦袋,任由鳳宵月幫她擦幹淨手指頭。
最後敲定舊廢氣處理設備的價格,廖哲茂幹脆送佛送到西,讓廠裡的送貨車幫他們送貨上門。
姜苧還是第一次坐這種貨車,窩在鳳宵月的懷裡好奇地這兒戳戳那兒看看。
貨車司機看她可愛,也不阻攔,還專門指着各種按鈕給她介紹。
她也很捧場,“哇,好厲害!”
聽着貨車裡面的動靜,廖哲茂遞給姜愛民一支煙,見姜愛民摩挲着卻不抽好奇地問:“不抽?”
“有孩子在,不抽。”
姜愛民自然不肯說他用一碗土豆炖雞逼得全村人都不能抽煙。
廖哲茂豎起大拇指,想了想把煙又塞回去,“是得給孩子樹個好榜樣,孩子才是國家的未來。姜苧這麼小的年紀能制作熱水器,是個好苗子,一定要好好培養!尤其是字,字如人形,得好好下功夫才行。”
姜愛民:“……”
看出來,那兩個大字給他造成很大的震撼了。
“對對對,得好好練字。這次多虧您了,要不然我們塑料廠真不知道該怎麼辦才好。”
好聽話誰都愛聽。
廖哲茂笑着提點他:“你知道秋交會吧?”
“秋交會?沒聽過。”
“就是秋季全國貿易洽談會。”
看着姜愛民迷茫的眼神,廖哲茂幹脆細細給他介紹:“咱們國家為了增加外彙收入,也就是掙外國人錢,每年都會在大城市舉辦兩次大會,主要是展示咱們國家的産品,賣錢,也是借機會宣揚國力。”
“但這兩年形勢緊張,今年春交會沒辦,但已經決定秋交會在京城舉辦了。這次秋交會對你們塑料廠來說是個機會!”
姜愛民聽得滿頭霧水,坐在貨車後面跟着舊廢氣處理器吹了一路風回到村裡,已經忘得差不多了。
有了廢氣處理設備,趙老爺子立馬組織人試生産。
很快塑料廠步入正規,每天差不多十幾斤的産出,但姜愛民很不滿意。
這次開工比較急,工人都是從村子選的青壯年。
村子裡的後生肯下苦力,尤其這份工作月月有工資有各種票,不比下地幹活好多了?
但一個不可避免的現象就是石頭溝村偏僻,文盲率高,這些人會寫名字會算數已經算不錯了,但放在工廠完全不夠用。
看個溫度計都得手把手教。
更别說需要說明書的内容,根本記不住,讓對着說明書做,但不識字!
此刻,姜愛民突然領略到他爹姜建國同志的偉大卓見。他們家并不富裕,卻堅持讓他們兄弟三個上學讀書,大哥姜愛國小學畢業,他和二哥姜愛軍都是初中畢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