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氏一族的轟然崩塌,如巨石投入平靜湖面,在朝堂與後宮激起千層浪。
柳如煙原以為能稍作喘息,卻未料到,後續的動蕩更為洶湧。
朝堂之上,因白家倒台而空缺出的權力真空,引得各方勢力競相角逐,明争暗鬥愈發白熱化;後宮之中,妃嫔們見柳如煙屢立大功,恩寵日盛,嫉妒之心如野草般瘋長,各種陰謀詭計紛至沓來。
柳如煙身處風暴中心,卻鎮定自若,她深知此刻必須乘勝追擊,徹底鏟除白依依的殘餘勢力,同時鞏固自己在朝堂後宮的地位,為實現最終目标鋪就堅實道路。
皇帝對柳如煙越發倚重,時常召她入宮商讨要事。
這日,柳如煙踏入禦書房,見皇帝正眉頭緊鎖地審閱奏章,案幾上堆積如山的文書,昭示着朝政的繁雜。
皇帝見她前來,微微點頭,示意她坐下,随即開口道:“柳昭儀,白家一倒,諸多事務紛至沓來,尤其是鹽稅一事,亂象叢生,朕欲改革鹽政,你可有何見解?”
柳如煙心中一動,她早料到鹽稅問題遲早會浮出水面,此前調查白氏一族時,便對鹽商的黑幕了如指掌。
但是,秉着後宮不得幹政的規矩,柳如煙推說自己不知道。
皇帝既然開口詢問,就是知道柳如煙聰慧。
皇帝态度強硬,硬是讓柳如煙開口。
柳如煙明白皇帝是真的想要自己的答案,于是她不慌不忙地起身,恭敬行禮後說道:“皇上,臣妾聽聞鹽商勾結官員,肆意擡高鹽價,私販官鹽,緻國庫稅收銳減,百姓苦不堪言。白家雖已伏法,但其背後的鹽商勢力猶存,若不連根拔起,鹽政改革恐難推行。”
說着,柳如煙從衣袖中取出一份早已準備好的詳細賬目,上面密密麻麻記錄着白氏一族與鹽商勾結的交易明細、涉及的官員名單以及曆年鹽稅流失的具體數據。
“皇上,此乃臣妾暗中調查所得,這些鹽商仗着朝中有人撐腰,為所欲為,若要整治,當從這些官員入手,切斷他們與鹽商的利益鍊條。”
皇帝接過賬目,仔細翻閱,臉色愈發陰沉。柳如煙見狀,趁熱打鐵,繼續說道:“臣妾以為,可效仿前朝舊制,推行鹽引法,由官府統一管控鹽的生産與銷售,嚴厲打擊私鹽販賣。同時,選拔清正廉潔之士監管鹽務,确保鹽稅足額上繳國庫。”
皇帝沉思良久,眼中漸露贊許之色:“柳昭儀所言甚是,朕意已決,即刻着手改革鹽政。隻是朝堂之上,反對之聲定然不少,需有人能在關鍵時刻力挽狂瀾。”
柳如煙微微屈膝,目光堅定:“臣妾願為皇上分憂,若有需要,定當挺身而出。”
不久,朝堂上針對鹽政改革展開了激烈辯論。以世家門閥為首的保守派,因利益受損,紛紛跳出來反對,言辭激烈,聲稱改革會擾亂市場,引發民變;而寒門出身的官員,大多支持改革,期望借此打破世家門閥的商業壟斷,為朝廷開源節流。雙方僵持不下,氣氛劍拔弩張。
柳如煙得知情況後,決定主動出擊。她憑借着在後宮積累的威望,暗中聯絡幾位支持改革的重臣夫人,通過她們向自家夫君傳遞消息,分析利弊,鼓勵他們堅定立場。
同時,她又讓青羽衛收集保守派官員的把柄,以備不時之需。
待到朝堂再次議事,辯論進入白熱化階段。一位門閥重臣高聲反對:“皇上,鹽政改革萬萬不可行,此舉将動搖國本,還望皇上三思!”
柳如煙見時機成熟,在殿外求見皇帝。得到許可後,她步入金銮殿,儀态萬方地向皇帝行禮,而後面向群臣,朗聲道:“諸位大人,鹽政之亂,禍國殃民,皇上推行改革,旨在富國強民,為何有人百般阻撓?”
說罷,她從懷中掏出幾封密信,一一展開:“這是臣妾偶然所得,信中内容關乎幾位大人與鹽商的私密勾當,若諸位真心為朝廷着想,為何會與這些不法之徒勾結,中飽私囊?”
此言一出,朝堂嘩然,被點名的官員臉色蒼白,慌忙跪地請罪。
柳如煙趁勢繼續說道:“皇上,臣妾鬥膽,願當庭背誦先賢所著《鹽鐵論》,以證改革之必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