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安在市集裡買上豬肚、瘦肉與雞,又從自家塘裡摸出一把細長脆嫩的藕帶,便回家做飯。
如今氣溫愈熱,藕帶出水後極易變色。平安打了盆井水,将藕帶暫時浸泡其中。
她打算将它留在最後開炒,吃這水中時蔬吃的就是這個鮮甜水嫩。
至于雞,平安将雞身一分為二,一半剔骨留肉,雞架扔進鍋中熬制高湯,雞肉則配筍尖、山藥、香芃、松仁切丁做芙蓉雞;一半則用作口感豐富,汁水充沛的蒸雞。[1]
新鮮的雞骨架切塊,放入炖鍋文火慢熬,如此方能完美釋放雞肉本身的汁氣與鮮香。
剔下的雞肉則剁成肉茸,加入鹽、胡椒粉腌制,待雞湯熬出再另行處理。
而蒸雞,則用二兩油、一碗酒、半碗醬油、茴香、蔥、胡椒浸潤,尺度應以雞身浮起半寸最佳。
将浸潤好的雞隔水蒸制,等待的時間,平安開始搓洗豬肚。
豬肚多黏液,用水沖洗幾遍後,平安先後用面粉與鹽搓揉三遍,這才将豬肚味道去盡。
等把豬肚切絲片粒,平安将蒸雞取出,在雞身塗抹蔥、醬、椒、鹽、茴香腌制晾幹,入蒸籠重複蒸制一炷香。
如此一來,雞肉被蒸熟蒸透,但亦因油水豐潤而保留其細嫩多汁的口感。
将蒸熟的雞肉撕碎,雞骨扔入雞湯中,盆中入蔥花、蒜末、少許芥辣,再蒸一炷香。
不多時,嗆鼻的濃香便随竈房煙氣四散飄來。
在外玩耍的狗子聞得這個香味,立馬搖頭晃腦朝家裡躍來。
另起鍋燒水,将豬肚入沸水焯至斷生後立即撈出,如此方可最大程度保留豬肚的脆嫩口感。
待金黃的雞湯炖出,舀上一半勻入脆嫩緊實的豬肚上,撒上椒末、蔥花裝飾調味。
如此,一道入口鮮嫩,脆彈爽口的豬肚假江珧便出鍋。
将雞肉蓉化入雞湯之中,迅速攪散。新鮮雞肉遇熱瞬間變白,彷如蘆葦的白羽漂浮在河面。平安見狀,加入焯水過生的筍丁、山藥、菌菇、香芃、松仁,小火繼續慢熬。
金黃的雞湯中瞬間浮滿雪白的雞蓉與各色菜丁,不多時,這多味山鮮、地鮮的馥郁香氣亦随小火慢慢熬出,與醇厚鮮香的雞湯融為一體,化作一碗熱氣騰騰,油潤香濃的芙蓉雞羹。
待忙完這些大菜,平安便開始拌肉片。
瘦肉逆切成薄片,焯至微白後取出,這樣處理過後的肉片雖嫩,卻無甚味道,需配些蘸料方可食用。
平安在碗中加入醬瓜、糟蘿蔔、蒜末、橘皮絲、胡椒粉、麻油,與肉片一同攪拌,使醬汁、香油與肉片混合均勻,待上桌前再加入香醋、芫荽提味。[2]
如此做出的拌肉片,肉質細嫩,既有醬汁的濃郁鹹香,又兼有橘皮的清爽與蒜的辛辣,入口汁水豐厚,極其香辣爽口。
待爺爺與木頭歸家,白淨脆甜的素炒藕帶、香辣爽口的拌肉片、甘旨肥濃的芙蓉雞羹、細嫩多汁的蒸雞,鮮美脆彈的豬肚假江珧皆已被擺放整齊。
一家人先喝上一碗鮮濃雞湯暖胃,再吃上幾口肥美多汁的雞肉,就着香辣可口的蒸雞與拌肉片,幾碗米飯很快下肚。
如今家中債務已清,連爺爺花錢都大氣許多,這雞,還是他點名要做給孫婿吃的。
左右今日這一桌菜,花費不足百文,平安吃起來也未曾心疼。
辛苦一月,爺爺和木頭都瘦了一圈,她恨不得每日都給他們炖些補湯喝才好。
再有幾日便是端午,随着幾聲鑼鼓聲響,村中便傳來繼續舉辦龍舟賽的消息。
往年各村龍舟競渡都是早早開練,今年因着徭役延長,練習時間變短,比賽竟還是正常進行。
龍舟賽在玉溪鎮可是一年中難見的盛事,隻消有龍舟登江,鑼鼓聲響,街頭河岸,堤邊橋角,皆擠滿看熱鬧的行人。
玉溪鎮上的許多商戶因此獲利頗豐,每年都期待村子的龍舟快快登江。
往年平安并未受甚影響,可今年,她亦成了期待的一員。
“龍舟?”木頭好奇問道,“好玩嗎?”
胡水生舉杯輕笑:“那是自然,不光是玉溪鎮的村子,還有大河沿岸和雲夢湖的村子也會參加。咱們這有句話你可曾聽過?”
“什麼話?”
“甯荒一丘田,不輸一船水。村裡許多未婚的後生可是搶着要登龍舟咧,不過呀,這頭桡得有本事的人才當得上,想上的人可都得加把勁喲。”
木頭讷讷點頭,期待地看向平安:“娘子,你覺得我要參加嗎?”
“左右不過玩幾天,累是累,但好玩也是好玩。”他這人一向直接,這會不正面答應,看來是沒太大興趣。
果不其然,木頭用餘光瞥了眼爺爺,便看着平安表明心迹:“可是我好久沒陪你了。”
他的語調拖得又低又長,透着無盡的委屈,爺爺還在一旁,平安聽得臉頰绯紅,暗暗瞪他一眼。
嘴上說完,他人亦不老實,早已借着桌背的遮掩,偷偷握緊平安的手。
“能給村裡争光,要是赢了可還有彩頭,咱們都能沾上光,吃餐好席。”
“去試試吧。”她搖了搖他的手,溫聲鼓勵。
“那。”
“到時候我在岸邊陪着你。”
......
好話說盡,總算把木頭勸入參賽的隊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