戀上你看書網

繁體版 簡體版
戀上你看書網 > 天變不足畏 > 第16章 馬屁三連(下)

第16章 馬屁三連(下)

章節錯誤,點此舉報(免註冊),舉報後維護人員會在兩分鐘內校正章節內容,請耐心等待,並刷新頁面。

女子走近,臉上帶着嗔怒。容姐兒見了這女子,眼神飄忽,兩隻小手兒背在身後,努力藏起那把小彈弓。聞竹這才發現,容姐兒一雙圓潤的葡萄眼,和這名女子頗為相像。

紀宣也不再和容姐兒糾纏,站定垂首,向那位女子行禮。

“嬸嬸好。”

聞竹一驚,這婦人竟就是紀宣嬸母姚氏夫人,容姐兒的母親?夫人看上去不過三十出頭,渾然看不出年且四十。

聞竹跟着紀宣行禮。論身份,她雖和紀宣同是小輩,面上卻是外男。不知紀家規矩,怕錯了禮數,頭沉得低低的,行禮後也是一副垂眸恭謹的模樣。

“不必多禮。聽太爺說,二郎帶了小友做客,想必這位便是聞公子了,”姚夫人向他們一笑,如春風般熨帖。

姚夫人細緻,看聞竹額頭上未消的紅痕,和容姐手裡藏不住的小弓,心中了然。

“不像話,偷跑出來不說,竟還傷了客,”夫人不用仆婦侍女,親自從容姐手裡拿下彈弓,“快給聞大哥哥道歉!”

容姐兒抽抽搭搭,馬上就要落下淚來,對上母親帶着薄怒的雙眼,不敢造次。一邊哽咽,一面福禮:“對不起……我不該打你的,容兒錯了.......”說着便泣不成聲,淚水如串珠般落下。

頑童罷了,聞竹并不在意,更不想讓這小祖宗記恨上她。

“夫人言重了,容姐兒和某玩鬧,算不得什麼,”她弓下腰,和容姐兒平視,“無妨,聞哥哥原諒容姐兒了。”

她直起身,打着圓場微笑道:“容姐因着誤會才誤傷了某。可見小小年紀便有保家之心,容姐心明眼亮,天性自然。容姐兒這般至真至純,夫人教導有方,還望您勿要苛責呀!”

聞竹一番恭維,正說到姚夫人心裡,她本也不想當着外人的面教訓女兒,就着台階便下,拍着容姐兒笑道:“聞小哥這般誇她,她反而要上天去了!”

容姐拉着母親,也不再抽泣。

“好在你聞大哥哥寬宏,下次可切勿打着你二哥我的名号。不然,”紀宣有心逗弄容姐,附耳對她道,“我就告訴嬸嬸,叔父那個汝窯花瓶——是你打碎的!”

容姐撅着小嘴,輕哼了一聲,邁着短腿跑到母親身後,去牽母親的手。

姚夫人本是來尋女兒,身後又跟着好幾名年輕女使,外客在此,也不欲久留,牽着容姐便打算離開:“我有些庶務與你二叔商讨,不在此多留。二郎,好生招待好聞小哥......瞧你這副樣子,又攀樹了?唉,真是越發像個孩子了。”

紀宣摸着頭,咧嘴笑了笑:“打了果子,便差人給嬸嬸、容姐兒宵姐兒送去。”

夫人輕笑,秀眉微蹙,無奈地搖頭。真拿這個侄兒沒辦法。她自打十八歲嫁來紀家,便随丈夫四處赴任,又帶着紀宣。當年大嫂子新喪,小小的宣哥兒郁郁寡歡,可憐見兒的!那時還沒有宵姐兒容姐兒,紀宣雖是侄兒,她卻也當作親兒子憐愛。

“發生甚麼,怎生如此熱鬧?”

在場丫鬟仆婦皆斂聲,一白襕文士從另一方向走來,頭戴白玉冠,手中一把折扇。面白短須,臉頰瘦削,眼不笑而彎。将近不惑之年,依舊氣質潇灑,有魏晉名士之風,可窺其年輕時之風采。

聞竹想着,這位大概便是紀二老爺,紀方和。

紀方和方攜家小回京述職,到京不過十天,此時正待考課結果,尚未賦職位,這一段時日在家閑居,難得清閑。

紀方和眼中隻能見到一個人,直接向夫人走去。聞竹冷眼看着,二人明明沒什麼舉動,卻覺兩個人膩得要命,連帶着周遭氣息也變了樣。他們站在一處,郎才女貌,真是天造地設的一對璧人。

聞竹有些感慨。愛侶,大緻便是這般模樣。

紀方和對夫人說了幾句,夫人一笑,便帶着容姐和丫鬟仆婦一齊離去。

“這位小哥便是二郎的友人罷?”

“晚輩聞竹,見過二老爺。”隻剩紀宣,紀方和和她三人,聞竹自報家門,“晚輩曾拜讀紀公詩詞,久仰公之才名,今日得見,晚輩幸甚。”

“哦?”紀方和展了折扇,輕搖了搖,多了幾分探究之意,“聞小哥喜歡詩?”

談及叔父的詩詞,紀宣眼睛一亮:“修之也讀過嗎?叔父《蝶戀花》一阙,我最喜歡了。”

“紀公詩詞名揚天下,未讀過的人倒少見,”聞竹一笑,又朝着紀宣說道,“不過,殊成若問我最喜歡……紀公《夔州行紀》中十篇遊記,徜徉恣肆,流雲行水,某曾有幸讀過,喜愛非常,乃覺妙極!”

紀方和搖扇的手停了下來。

《夔州行紀》乃是他赴任夔州所寫。那時他在地方輾轉多年,心生蹉跎之感。意有所至,文思泉湧,擡筆便寫了,十篇遊記揚灑而出。是他得意之作,可惜流傳不廣,遠不如他幾篇詩詞有名。

“聞小哥真心喜歡?”珍視但名氣欠缺的佳作,竟然被這名年輕人竟默默喜歡?紀方和骨子裡是個純正的文人,此時眼光閃爍,生出知音之感,對眼前這名少年也多了幾分青眼,“國朝年輕文士都偏愛詩詞。沒想到聞小哥對某的遊記多幾分興趣,也算難得。”

“‘讀萬卷書,行萬裡路’紀公二者兼得。晚輩尚不能行萬裡路,便以讀書彌補,”聞竹留意紀方和神色,見他笑意宴宴,繼續道,“讀紀公文章,晚輩感慨良多。”

聽她此語,紀宣亦感觸頗深,回想起早年遊曆,眼中神往:“叔父确是行過萬裡路的人,光我跟着赴任的那些年,南南北北,河北路、兩浙路、京東東路......大略都走過。”

河北路?

心弦蓦然被撥動。

河北路...大名府...

『加入書簽,方便閱讀』
熱門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