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喜鳳早覺得寶玉不在,房裡閑置人員過多,所幸一連放了好幾個心思大了的丫頭。便是莺兒,她也放了出去嫁人。
邢夫人和王夫人終于有了共同語言,有志一同地熱愛燒香拜佛,求個心理寄托。
男孩子們有賈政盯着日日讀書,一個個鹌鹑似的,再不複曾經的跳脫。
李纨一心隻在賈蘭身上,其他萬事不管。
鳳姐身子早就敗壞,斷斷續續調理這麼幾年,卻終究難以挽回。
探春閑來無事,便帶着巧姐讀書針黹作伴。
除了少了個寶玉,家中竟是難得的甯靜。
王夫人到死也沒等到寶玉回來,可謂死不瞑目。
鳳姐的身子還不如薛母硬朗,沒等到大赦,也沒等到巧姐出嫁,就這麼靜悄悄地去了。
探春終究成了另一個傅秋芳,因家中守孝無人操持,生生拖大了年紀,最後成為賈家聯姻的重要一環。
随着小輩們漸漸嶄露頭角,家中日漸清貧卻也有了盼頭。賈政在仕途上一塌糊塗,可在雞娃上卻是個狠人。難怪聖人先前點他做學政,這股子強迫子弟們頭懸梁錐刺股的酸腐勁兒,強過多少滿腹經綸的士子呢!
薛母很慶幸自己操辦了薛蝌的婚事。她那位妯娌身子不好,看過多少大夫吃了多少藥都醫不好那痰症。
寶琴的婚事其實薛家多少有些不詳的預感。都說“仗義每多屠狗輩,負心多是讀書人”,商人雖講究一個投資,可并不是每次投資都能得利。很明顯,薛家兄妹的遭遇告訴我們,他們的爹投資失敗。他們上京也是為了搏一搏,若不成,靠着賈府解決人生大事也是條退路,怎麼都比在金陵苦等強。
兄妹二人進京之後,這位母親更是日日挂懷。如今,讓薛蝌先成親未嘗不是一件好事。哪個母親會為了一個孩子耽誤另一個孩子的婚事?隻是她身子弱,不适合舟車勞頓,便托了薛母幫薛蝌操持。他們這一支雖說也敗了,但給兒女的親事多少也有些準備。總不能全靠大伯母出錢又出力吧?
婚後的薛蝌和邢蚰煙小日子過的不錯。薛蝌本就是跟着父親走南闖北有閱曆的,縱使做不了大生意,養家糊口還是綽綽有餘。
家中有了人打理,薛母越發輕松自在,雖說失去兒子是用不能忘的痛,可女兒如今境遇也讓人心疼,她無論如何要給女兒撐腰的,自不敢再沉湎于怨憤之中。
薛寶钗的一生究竟苦不苦,其實要看标準是什麼。若要王喜鳳來看,整個人生都是一路朝下,越過越差,說不上好,但苦還不至于。若說沒了夫君疼愛便是苦,那世上九成九的人都苦不堪言,也不多她一個。
王喜鳳從來不缺精神上的滋養,賈家的小輩們陸續娶妻生子之後,她便如釋重負般退居二線。即便為了讀書人的名聲,他們也不會拿她如何。這樣簡單清靜的養老生活還有什麼不滿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