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子裡惜春正跟幾個丫頭及饅頭庵的智能兒蒙了眼睛玩摸象的遊戲,恰恰周瑞家的過來送宮花,被逮了個正着。惜春挑了兩支,笑道,“剛剛還跟智能兒說,要随她出家當姑子去,偏又送了花來。當了姑子,這花可要往哪兒戴呢?”
身邊的丫鬟早就笑眯眯接了花給她插在頭上。身邊連個接茬的捧哏都沒有。唉!
也難怪王子公主們要選伴讀。孩子沒有小夥伴,隻能跟下人一起玩,樂趣何在?當然,在王子公主們眼裡,大概一般人家的孩子跟下人也沒什麼分别,但受教育程度,以及審美情趣總是有些接近的吧?
惜春小小年紀,就覺得人生無趣,想當姑子,難不成是缺乏娛樂活動得了厭學症?
要說厭學,賈寶玉排第二,大概無人敢認第一。仗着老祖宗疼愛,三天打魚兩天曬網,偶爾犯個病又停它十天半個月,也難怪賈政三天兩頭挖苦他不思進取。前些日子,寶玉認識了東府蓉哥兒媳婦的弟弟秦鐘,兩個人好的跟一個人似的,時常随寶玉進府給賈母請安。
這日,王喜鳳日常檢查學習進度,看着賈蘭在家練大字。賈蘭說起學堂裡寶二叔的書童大鬧學堂的事。
“也不知道他們為了什麼,突然就打起來。”
“誰這麼厲害,連寶玉都敢打?”
“賈菌說是東府那邊璜伯母家的親戚,我并不認得。他不是打寶二叔,好像是說了秦鐘什麼不好聽的話,寶二叔跟秦鐘要好,很不高興,茗煙他們便開始動手。”
“夫子不管嗎?”
“夫子布置完課業就走了,隻讓瑞大叔看着我們。可誰都不聽他的。”
“再有這種事,你可躲開些,别被誤傷了。”
“我省得。賈菌也很想去打架呢,可惜力氣太小,隻能幹看着。”
就賈蘭這小身闆,還嫌賈菌力氣小呢!王喜鳳想笑又不敢笑,小孩子也是愛面子的,這次笑了,下次有什麼事就不肯分享,少了多少樂趣!
賈家的義學供應飯食,很多親戚家的孩子也紛紛來附學,一部分是沖着結識人脈關系,一部分是充着有免費的先生,大多數都沖着給家裡節省米糧來的,學習氛圍可見一斑。負責義學的是跟國公賈母一個輩分的長輩,才華和精力皆有限,白發蒼蒼垂垂老矣,哪裡管的了這許多頑童,不過是照領着一份閑差,得些家用而已。
賈蘭每日在學堂也隻是聽先生照本宣科,很多時候都是自己誦讀練字,夫子的面都見不着。王喜鳳沒有李纨那些個才情,但講道理還算深入淺出。再大些,四書五經堆上來,王喜鳳大概就隻能剩下督促這個功能。
李纨的生活過久了,王喜鳳發現真的很省心。許多琏二奶奶需要參加的宴會,李纨都不用出席。家裡長輩們帶着孩子們出去做客,她更是獨守空房,不知道多自在。
不過,長輩們出門也不一定将所有的娃都帶出去,例如寶玉,随便跟誰都能出門,尤其是跟着鳳姐兒去東府,跟在自己家沒分别。賈母出門一般會帶着寶玉和黛玉,三春就要看運氣,基本上就跟李纨一樣,家裡蹲。
說實在的,隻要沒什麼野心,耐得住寂寞,李纨的生活簡直就是宅女和社恐的天堂。若是說以前李纨省吃儉用日子頗為清苦,如今得了賈母厚賞,吃穿還愁個啥?
劉姥姥從王熙鳳那裡讨回去的二十兩銀子夠她們家一整年的開支。李纨一個月入賬二十兩,基礎生活開銷都是府裡出,她一個寡婦又不需要奢華的衣飾打扮,二十兩一個月的零花,哪裡花的完?看看姑娘們,一個月才二兩,日子不也得往下過?
這不,東府賈敬壽辰,她就能舒舒服服窩在家裡,不用伺候任何人。再打發人去廚房點兩個好菜,美不滋兒的。
其實老太太也不怎麼出門,同樣是寡婦嘛!不過,隔壁東府是常去的,各種名目的宴會,聽戲,賞花等等。這種場合一般會請老太太,兩位太太,以及王熙鳳,其他孩子們就看長輩們樂不樂意帶去。大家有志一同地略過隐形人一般的大奶奶。
恰好,王喜鳳根本不想出門。你們出去吃香喝辣,我在家點幾個菜不過分吧?她不僅點菜,還招呼了姑娘們一起吃。但凡傳揚出去,嫂子掏錢給小姑子改善生活,是不是令人毫無指摘?
姑娘們都很守禮,得了王喜鳳的照拂,便發揮她們的才藝,不是給賈蘭送些孩童喜歡的小玩意,就是給大嫂子繡手帕做荷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