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寂的石廊上,腳步聲窸窣疊起。
“如何?”
“禀大人,此人不肯畫押,還……還要求翻供。”
“怎麼,是有新證了?”
“……并未有。”
“那如何翻供?”
“這......話是這麼說,可有句話,下官不知當不當講......”
行在前頭的人腳步一頓,聲色平靜,“說。”
王琅上前一步,低聲說道:“大人,現下關押的是平熙侯府的小公子,平熙侯府背靠的詹國公府,大人不會不知曉吧,那可是,太後娘娘的娘家......人死已不能複生,這活着的人,大人又何必往死裡逼呢?”
說到此處,他停了停,小心地瞥了一眼身前的人,才繼續道:“因此下官當說一句,大人慎斷呐。”說罷,王琅斂聲,躬身靜等男子的吩咐。
而遲遲不聞對方的動靜。
他心下一哂,料想對方是聽進去了,終歸是初入官場的年輕人,斷不會拿自己的前程作玩笑的。
暗舒了口氣——這下應該能給侯府交差了,真不愧是侯爵府啊,出手就是大方,給的銀子夠潇灑一段時日了......
卻聽面前的人道:“你們都先出去吧。”
王琅一怔,心頭浮起一絲不妙,不願退去,又聽那人重聲說:“需要本官再說一遍?”
王琅面色遲疑,面前的這位是聖上欽點的刑部侍郎,自上任以來确實是說一不二的主,他惹不起,但......
他擡頭看了看前方的人,眼神卻對上了他身側的另一人。
那人從進入這裡便一聲不吭地跟在一旁,原本王琅并未多在意,而此刻,一柄尖刀在其指尖運用自如地翻飛、跳轉,刀片反射出的冷光遊移在他的軀體上,仿佛下一瞬便會刺透血肉。
視線相對的一刻,那人緩緩咧開嘴角。
“咚!”心髒又一下碰撞胸膛。
王琅小腿發軟,便是再心有不甘,也顧不得其他,匆匆退離。
獄卒全數清退,牢獄沉寂下來,天光從狹小的窗隙滲入,裹挾着青塵綽于人身。
“嘁,真不禁吓,這侯府的爪子伸的比預料的慢啊,還當他們不要這位李小公子了。”蕭淮收起袖镖,見身旁的人不吭聲,雙臂環胸看着他,“你今日不大對頭,話這麼少,唔,雖說平日話也不多,但小爺我這麼敏銳的人,還是嗅到了一絲不對勁,讓我猜猜......”
裴瑾輕輕皺眉,拂開湊過來的大頭,徑直向前走去,“走吧。”
蕭淮:“......”習慣了。
穿過一間間牢房,裴瑾站停在石廊盡頭——這是一間相比其他更寬敞的牢房,但也僅此而已。
原本仰躺在床上的人,聽到聲響翻了個身,見到門外一身绯袍的清隽身影似乎并不意外,他笑了笑:“兩日未見,裴大人還是這般楚楚動人,沖着裴大人,在此多待上幾日也未嘗不可啊。”
随即,他坐起身,撣了撣錦袍上沾染的灰塵,大搖大擺地走向門口,“我早就說過你們關不住我的,待本公子出去了,再與裴大人好好算一算這筆賬。”他又對着一旁的蕭淮,”愣着做什麼,快給本公子開門,本公子要沐浴更衣……”
鎖鍊應聲落地,門開的瞬間,一股躲閃不及的力道直沖而來,方才還趾高氣揚的人随即被踹翻在地。
蕭淮幾步上前,擡腳踩在充血的腦袋上,似乎是要把在别人身上受的氣都撒出來,鞋尖狠狠碾了幾下。
“呸,敢指揮小爺我給你倒洗澡水,這臉皮給爺踩在鞋底正合适!”
裴瑾走進牢房内,環視了一圈,最後停立在擺放着茶點的木桌旁,居高臨下地看着如同垂死的癞狗一般,在地上嚎叫的人,徐徐說:“這裡好茶好食伺候着,李公子也所說了,在此多呆上幾日又何妨,這般着急走作甚。”
鼻骨仿若斷裂一般劇痛,血腥味在齒間漫開,李皓旰渾身顫抖,啞着聲吼道:“你們......你們反了......我爹是......李侯爺李崧......你們膽敢......如此......我不會......”
踩在臉上的力道變本加厲,李皓旰感到喉嚨被鞋跟死死抵住,瀕臨窒息的恐懼讓他一下噤了聲。
裴瑾拍了拍蕭淮的肩:“輕着點,不能回話和死人有什麼區别。”
喉嚨的窒息感随之退去,李皓旰急切地大口喘氣,不妨吸食進了鞋底附着的土塵,又是一陣劇烈咳喘。
裴瑾置若罔聞一般,拿出一封信紙,展開在李皓旰眼前,說:“聽說李公子要求翻供,正好,本官這裡有份新的供詞,李公子便在此上畫押吧。”
李皓旰費力地辨認紙上的字,待看清後雙目倏地瞪大,他掙紮着伸手要去撕毀信紙。
“你放屁!這上面說什麼殺人、吞贓,都是狗屁,我……我沒做過,都是狗屁!”
“好哇你個裴瑾!你這是要過河拆橋啊!你别忘了,當初其他人都對你避之不及,是我!是我從中替你牽線搭橋,你……你這身紅袍算是我送到你手裡的!做狗就要有狗的樣子...…嘔!”
“給我老實點。”
蕭淮扯下腰間挂着的長劍,當棍杖使一般直直招呼上他的肚子。
劍柄相比棍杖更細,李皓旰一瞬間感覺肚子被捅破了似的,嗷叫一聲再說不出話。
“不是說了輕點。”裴瑾瞥了蕭淮一眼,語氣卻沒有絲毫責怪。
“裴某的确要多謝李公子。”她聽着李皓旰的話,神色始終淡淡,如同一汪靜水,“若非李公子,裴某也無緣得見羅衣使的傾城之姿,更無相識之說,李公子恣意享樂,忘了曾經做過的事,也不奇怪。”
掙紮的人全身陡然一僵,問:“你,你……什麼……意思?”
裴瑾卻不答,她後退一步,略微傾身,嘴角勾起輕淺的笑。
“既然李公子貴人多忘,那麼——本官來幫李公子好好回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