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鳳岐這個時候還想起了一件事:“慕寒英。”
慕寒英聽到召喚後立刻走了進來:“不知王爺有何吩咐?”
宣鳳岐看着他吩咐道:“你去把宮裡宮人全都查一遍,凡是籍貫姓名對不上的,或者可疑的人全都帶到大理寺審問,過了二十五歲的宮女放出去一批。”
慕寒英聽到此番話後立刻道:“是,屬下這就去辦。”
“還有……”
慕寒英聽說宣鳳岐的話後又折返回來:“不知王爺還有何吩咐?”
“這件事你就悄悄的辦,動作要小一點,不要驚動任何人。”
慕寒英辦事一向幹淨利落,他此刻連忙道:“是,屬下記下了。”
宣鳳岐把這幾件事情安排好了之後松了口氣:我就不信我把整個皇宮都翻過來還找不到一絲線索。
自從謝雲程經曆過被人下毒的事情後,他便粘宣鳳岐粘得更緊了,這半個月來他幾乎跟宣鳳岐同吃同住,生怕自己再遭他人的毒手。
宣鳳岐在玩那些奏折後也會教謝雲程讀書寫字,其實他覺得謝雲程這孩子挺聰明的,明明就是一點就通的料子卻裝作自己很傻學不會的樣子。這樣讓他顯得有些笨拙。
或許他自己也知道宣鳳岐不喜歡他讀太多的書,尤其是一些治國之道的書籍,所以他很識趣的看一些風花雪月的詩集,或者是看一些坊間裡流傳的本子。
經過下毒一事之後,宣鳳岐又将謝雲程身邊的宮女換了一個遍,這次來伺候他的人都被宣鳳岐查了祖上三代,家世都是清白得很。
新來伺候謝雲程的宮女一共有十二位,太監八名,侍衛若幹。在内殿随侍有兩名宮女,一個叫碧雲,另一個叫春回,兩名宮女與謝雲程年紀相仿,若是平時讓她們給謝雲程當玩伴也未嘗不可。
宣鳳岐此刻看到了兵器司總督上的兵器清點的奏章,他一邊看一邊搖頭感歎着。謝雲程見狀湊了過來:“皇叔為何事煩惱?”
宣鳳岐展開那一卷寫得密密麻麻的奏章,他道:“陛下,我大周未經戰亂之年便造這樣多的兵器,這屬實是勞民傷财,就單論木箭來說吧,每年造一萬支,三年便是三萬支,更别說打仗的時候還要多造三千支。這一萬支箭便要損耗山林樹木無數,而且國庫每年都有大筆銀子落在打造兵器上,這麼一來,兵器庫裡未用完的兵器造成了囤積,若一年清點一次也是費時費力。”
這也是前總督李偃昌倒賣兵器庫裡的兵器未被發覺的原因。
而且現在大周的練兵制度也存在很大的問題,再加上這些用不完的兵器,真真應了那句話——差生文具多。
謝雲程坐得挺直,他認真聽宣鳳岐說着這些:“那皇叔以為如何?”
宣鳳岐接着說道:“臣以為兵器不該定為每年制造多少,而是一直控制在合理的數量之中,這樣便不需要那麼多的兵器囤積,兵器司清點起來便不需要這麼多的時間。同理,我大周的兵也不在多,而在于‘精’,自從先帝駕崩之後陛下從來都沒有去過軍營重地視察過練兵情況,雖然帶領軍隊練武的上林将軍一向治軍嚴明,但我大周去年打了敗仗,頹勢并未挽回,低下的人士氣低落,難免也有些懈怠。”
謝雲程聽到宣鳳岐說的這些策略後眼睛亮了起來。
原來他不止有魅惑人的本事。
謝雲程聽到宣鳳岐說完後點了點頭,他的身子緊挨着宣鳳岐:“既然皇叔已經有了主意,那便按照皇叔的意思去做吧!”
宣鳳岐也正有此意。除此之外,宣鳳岐能夠一手牽着謝雲程上位又能一隻手打壓朝中那些有不臣之心的人都是因為他有實權。
皇宮之中統領三軍的撫遠大将軍耿志山現在是聽命于他的。謝玹在争奪皇位的時候,耿志山就一直追随在他身邊。謝玹對耿志山有知遇之恩,所以耿志山一直忠心耿耿,謝玹在位十一年裡,耿志山為大周立下赫赫戰功,元盛七年的時候他被封為撫遠大将軍統領三軍,之後又被謝玹派去北疆打戰,不曾想這一過就是五年。
謝玹駕崩十日後,宣鳳岐将在外打仗的耿志山召喚回來,讓他保着新皇登基。
耿志山是一個絕對的皇權主義者,所以他後來聽命于宣鳳岐保着謝雲程登上了皇位。可是歸根結底,耿志山現在對宣鳳岐忠心耿耿也不過看在先帝的面子上,如今謝玹駕崩了,他這位撫遠大将軍到底還能忠心多久這還是個未知數。
宣鳳岐要想在大周立穩腳跟就得要把兵權牢牢得掌握在自己手中,他想他過段時間得要去會會這位撫遠大将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