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每年清明時日,柳樹村每家每戶會派上家中青年壯漢去掃墓,專門祭拜。
昨日,趙钰與大師去的第一處是功德山,隻走到山腳下,沒繼續上山。
大師卦象未蔔,直言是漫天金光溢散,功德無量,若是葬在此處,三生三世輪回皆為大富大貴之家,且有金光護體,旁人害他不得。
趙钰聽了,心神一動,他是屬意功德山的。
奈何他知曉後,便放棄了,他們并不是柳樹村中人,更未給村中帶來任何益處,沒道理能将靈柩葬在此處。
此時,趙钰看向紅光滿面的村長,他試探一問:“村長說的可是功德山?”
陳村長拍手:“正是!趙公子知道?那省得我再啰嗦幾句,我挑了一處,正适合給趙大人下葬。”
“為何……”趙钰遲疑片刻,道,“我聽聞功德山是為柳樹村中人,且需德厚之人才可入功德山安葬。”
“趙大人是為民的大官、好官,先前我是沒記性的,年紀上來記性不大好使。”陳村長似乎是想起了什麼,笑呵呵的,“我年輕時,還見過趙大人嘞!”
這話一出,趙钰心頭一震。
父親被派往南方做地方官,曾管轄六年整。他那時年幼,大概是四五歲的年紀,已經記不得大清了,隻是母親在他面前提上過幾句。
趙钰恍然,這才知曉母親為何在府縣有幾家鋪子。
他笑了笑:“那時我年紀尚小,已經記不住家父任命地方官的事。”
“不用記起,不用記起。”陳村長有些激動,他在原地來回走了四五步,連連握緊了拳頭。
等陳村長擡起頭時,趙钰能看到陳村長深陷的眼窩有點泛紅,一臉的慈愛滄桑。
陳村長嗫嚅着嘴唇,像是有諸多話語要跟趙钰全說出來,最後全化成了一聲歎息。
“趙大人,他是好官,為百姓造福的好官呀。”
趙钰斂住了神色,垂下眉眼,小聲呢喃:“父親,他是好官。”
“趙公子說什麼?”陳村長抓了抓頭發,“我耳朵不大好使,聽不清。”
“沒什麼。”
見趙钰不想再說,陳村長沒繼續問,他道:“這事,定下了。等出殡前幾日,我喊上十幾個年輕的漢子去山上挖墓穴。”
“要擡棺啊,下墓這些,盡管找村裡人。年輕人不要覺着臉皮薄抹不開面,有需要就找,都是搭把手的事,做一頓飯招待就成,都沒有什麼講究的。”陳村長往旁邊一戶人家一指,說道,“旁邊是王家,王家小子是村裡力氣最大、最能幹的,腦子也活絡。要是有需要幫忙,就找他,保管沒錯!”
“就是胃口大了點,能吃。”
趙钰嗓音被什麼東西劃過了一般,有點粗啞:“多謝村長。”
“小事,都是小事,說什麼謝不謝的。”陳村長擺了擺手。
又如來時那般,沒再跟趙钰多說什麼,揮了揮手就離開了。
門扉大敞,趙钰看着陳村長遠去的身影,又擡頭望向了遠處的功德山,心中頓時百感交集。
“書竹。”
在一旁的書竹連忙小跑到主子身邊,等候着主子差遣。
趙钰慢慢道:“去拿一百兩銀子,盡量拿上一些碎銀,村子不是有公中錢庫,你挑一個合适的機會,出面将這些銀子捐去。”
“是,少爺。”
***
出殡日。
趙钰特請陰陽師一算,辰時是今日最适宜出殡的時辰。
辰時一到,開始出殡。
趙钰接過書竹遞過來的幹淨掃帚,掃掉棺材上的所有浮塵,躬身彎腰三下,意在請至坑席之下,謂之‘掃财’。
掀棺。
誦經的高僧上前去,在棺材的一角墊上了一枚嶄新的銅錢,接着雙手合十念了一段經文。
八個人高馬大的年輕漢子擡起了棺材,其中塊頭最大、身材最壯的正是陳村長中所說的王家小子——王成平,前幾日趙钰一來找他說是要擡棺,他二話沒說就應下了。
靈柩被八人擡至靈車上放下,靈車前有一個喪盆,趙婉燒了一沓紙錢,待喪盆紙錢燃成灰燼之後,趙钰捧起了喪盆。
“哐當——”
清脆而響亮的一聲,喪盆被摔至地面破碎,就此出殡始。
出殡的隊伍多達百人,規模甚是浩蕩,從靈堂出發,一路向功德山處走。
走在出殡隊伍最前列的人是趙钰,他舉着五尺長的紙幡,又名為‘引魂幡’,持其幡時,杆需靠在胸前,幡則掠過頭頂。
‘引魂幡’上寫着趙永清的姓和名,出生時辰及逝去當日,皆由趙钰執筆一字一字親自寫出。
跟在趙钰身後,是一位撒米谷的老婆婆,她端着滿滿一盆的米谷,一邊走,一邊抓了一小把往空中撒。
米谷是老婆婆炒制過的,炒到白花花的米粒時,就舀起裝進有臉盤大的木碗中。
棺材所經之處,皆有米谷。
八人既為擡棺人,又為送葬者,王成平是力氣最大,因而在送葬者最前頭,他緊拽着繩绋,拉着靈車,慢慢跟老婆婆的身後,始終保持着一段不遠不近的距離。
執绋者,需高聲喊唱哀悼亡者的挽歌。
靈柩之後,是一輛白色的篷車,趙婉坐在蓬車中,眼神似有些呆滞,落在眼前的靈柩上,一直沒移開視線。
再往後,皆是披上了喪服的送葬者。
趙钰一步一步的走向了功德山,擡腳好似千斤重,他高舉着‘引魂幡’,手心全是冰冷的汗水。
直至到了墓穴。
墓穴是三日前就挖好的。
趙钰将‘引魂幡’插在墓穴前,拿過了剪碎的紙錢,抓起就往空空的墓穴裡撒,直到灑滿墓穴底下的每一處。
兩根粗壯的棺木被放在地面上,執绋的八人将靈柩從靈車上擡下,放到棺木上,又用繩索給綁定結實,合力抓緊了繩绋,慢慢地下到墓穴中。
待靈柩安慰下到墓穴中,便開始填土。
鐵鍬是挖墓穴時的那九把,而挖墓穴的第一鍬土是由趙钰親自挖起,而這一鍬土單獨被放在一旁,填土時需得用挖墓穴時的鐵鍬。
墓穴填上了土,土堆有三尺高,便成了墳。
趙钰拿起那一把鐵鍬,将第一鍬土鏟起,小心翼翼的堆放在土堆上頭。
第一鍬土是他,最後一鍬土也是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