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進球讓安菲爾德安靜了一些,直到半場結束前麥卡利斯特無解的遠射世界波讓整座球場重新歡騰了起來,這次換成坐在自家球門後面的曼城球迷破口大罵了。
扳平進球産生的部分原因正是曼城這套陣容的激進,羅德裡不可能同時出現在兩個地方,德布勞内很少回防,福登畢竟不是後腰,防守選位出了岔子,讓弧頂處的麥卡利斯特有了遠射的機會。
當然,這球本身也是麥卡利斯特射得漂亮,重炮弧線兜死角,布馮來了也白搭。
埃德森也算是拿到了喬哈特體驗卡,天若有情天亦老,遇見埃迪蒙一腳。
即使被扳平比分,瓜迪奧拉也沒打算變陣,45分鐘下來,他看到這套陣容的缺點,自然也看到了這套陣容的優點。
在德布勞内在場的情況下,所有人的傳球都像是有人帶頭一樣變得大膽了起來,以往德布勞内替補的比賽,場上的曼城球員總是擔心丢球的後果,也因此不敢傳威脅球,但德布勞内不管那些,傳丢了,那我就再傳一個更好的。
于是,福登會被德布勞内很好地激活,出身于曼城青訓,他本身的視野就不差,傳球的基本功也非常紮實,這些都是曼城青訓極為強調的東西,瓜迪奧拉對控球的強調,有時會讓球員對威脅球望而生畏,不可避免地走向安全球過多的下場。
但德布勞内是那一個變數,他不會在意自己的丢失球權次數,他隻關心能不能創造出足夠多的威脅。
這樣的球員同一個隊伍裡不能太多,卻也必不可少。
再加上福登的覆蓋面積,他能出現在場上任何一個地方,充當一個潤滑劑,這是偏防守的科瓦做不到的事。
瓜迪奧拉在更衣室裡隻是讓左後衛的格瓦迪奧爾更多地參與進攻,他希望曼城進攻時邊鋒是2v2,邊後衛和邊鋒共同對抗對手的邊後衛和回防的邊鋒,而防守時,薩拉赫和迪亞斯卻是1v2。
正好杜埃和孫恺凜兩人都有中場屬性,沃克和格瓦迪奧爾前提後,兩人可以多往肋部走。
這樣一來曼城的進攻選擇就多了,套邊下底、肋部扡插、弧頂遠射,隻要中場能夠順滑地運轉為邊路提供支持,兩條邊能夠造成極大的殺傷。
于是下半場格瓦迪奧爾更加靠上,杜埃更多地内切。
中路進攻球員人數一多,利物浦的防守球員就要更多地去盯防中路,邊路反倒空虛起來,這是瓜迪奧拉想要的效果。
利物浦并不是沒有針對性的安排,克洛普深知德布勞内和羅德裡對曼城的重要性,因此遠藤航和索博斯洛伊分别被安排盯住他們,但這樣一來卻忽略了福登,羅德裡和德布勞内不能直接聯系,但福登卻可以作為中轉站串聯起整個中場。
遠藤航擅長防小個兒,但德布勞内顯然不算小個兒,從德甲轉會過來的日本人有些吃不消比利時人的大體格子,撞一下得緩好一會兒。所以實際上利物浦隻能做到限制羅德裡,但如果讓遠藤航放棄德布勞内去防福登,那顯然會出現更大的問題,畢竟兩個中衛被哈蘭德死死壓在禁區裡,不敢頂出來限制德布勞内,這豈不是反而放空了曼城最大的殺器?
利物浦引以為傲的高位逼搶隻有在球處于曼城後場時才會起效,他們陷入了兩難的境地。
趁他病要他命,克洛普尚來不及想出對策,一直有些安靜的孫恺凜就鬧出了點動靜。
“沃克已經上去了,要不要傳呢?——孫恺凜沒傳,他選擇自己内切,在他左邊就是德布勞内。”
“德布勞内接球,孫恺凜在前插——二過一!”
“孫恺凜一頭紮進了禁區,利物浦球員把他絆倒了!裁判指向了點球點!”
作為隊長,範戴克立馬找裁判施加壓力,但從回放來看,麥卡利斯特确确實實地絆倒了孫恺凜,并且全程沒能碰到球,這顯然是一個清清楚楚的點球,裁判仍然指向點球點。
比賽第五十二分鐘,哈蘭德一蹴而就将比分改寫為1-2,曼城再次領先。
罰進點球後,哈蘭德也不忘了拉過造點的孫恺凜,向客隊看台戳了戳孫恺凜的胸口,示意這才是最大的功臣。
孫恺凜乖乖低頭任由為老不尊的隊友們蹂躏自己的頭發、臉...還有屁股。
不知道被誰混亂中親了一口,孫恺凜抹了一把臉上的雨水和口水,回到自己的位置上。
接下來的比賽幾乎是上半場的翻版,唯一的區别就在于,直到終場哨響起,利物浦都沒能等來另外一個驚天世界波,曼城從安菲爾德拿走了三分,一同帶走的,似乎還有潮濕的雨天,比賽結束後,利物浦的天空就放晴了,露出了天藍的底色來。
而曼城又要回到風雨交加的曼徹斯特,仿佛這場雨就是他們自帶的BUFF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