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做K服太适合了,畢竟老五受過高等教育,對于違法獲利的事情那是必須抵觸的,可是正行賺錢畢竟少,并且沒這麼快,K服就不一樣,是邊緣化的行業,既能賺錢不犯法,好職業。
但是侍候人的行業不太好幹,什麼客人都有,尤其是有錢的人,都被這個社會和社會上的人慣的脾氣特别大,人們也崇敬和懼怕有錢的人,目前社會上有錢就有勢力,尤其是惡勢力,老五一個沒出校門的孩子哪能打敗惡勢力呢?隻能随聲附和着活着呗。
但是有一個人老五感覺很好,就是一個大哥總來點老五過來服務,大哥有四十多歲,精瘦型的,不像是地主惡霸模樣的,但是出手很有氣魄,也不動手動腳的,看不出有啥色求,就是像人找個聊天的,但是他也很少說話,主要是引導老五說話,他好像對一切老五的事情都感興趣,老五說學校的、農村的、酒吧的事情,大哥都仔細的聽着,聽到一定時間就交了台費走,也沒提出領走老五,走時的小費很多,老五都用大哥的小費把欠同學的錢全還上了,下一步老五打算換個手機,所以老五心裡雖然打着鼓,眼神上還是期盼着這個大哥能來。
老五對這個大哥不反感,老闆對老五也越來越喜歡了,在新世紀初的娛樂場所極少有受過高等教育的人去從業,大多數都是受了九年義務教育的人,很多初中還肄業的,不過老闆也沒認為老五能多長,他對他的态度相當于對待一個“暑假工”,不反感也不會重點培養。
但是往往無心摘花花開的就格外鮮豔,除了那個固定的金主,老五的房源也比較多,老闆心想能不能再出一個像“六哥”那樣的爆款,看來名字裡裡代數字的都能有市場,以後把就把員工花名都改成數字好了“365”““543”的,後來一想那不就成犯人了麼,想想自己都被都笑了。
當老五買了個新手機的時候,大哥好久不來了,老五在酒吧的收入銳減,馬上就換季了,老五還想着買幾件衣服,看來世事難料的,希望轉化成失望最是直接,老五以為大哥忘了他的時候,大哥又出現了,原來大哥出差去了,老五的希望又回來了,那感覺就像失而複得了财寶,自己倒是先激動起來的,陪着大哥格外的精心起來,一次的小插曲夯實了他們的關系。
大哥的話也比前多了些,小費在走的時候也多給了些,像是一種對空窗期的彌補,老五的換季衣服很快就置辦齊了。但是老五的計劃還很多,他還要買個筆記本平闆之類的大小數碼産品,也不怪老五的欲望增多,這些對于一個當代大學生是必備的物件,隻不過老五以前欠缺了,現在隻是一種填補,不算是過分的需求。雖說這種交易怪怪的,但是很實用,對于老五和大哥都是一樣。慢慢的随着老五的生活條件的改善,他們越來越熟悉起來。
偶爾大哥也說說自己的事兒,但是大部分的話題還是關于老五的,從老五出生起沒有人像大哥更關心自己的一切,包括五媽也是像全天下的母親一樣有選擇的想着兒子。不過老媽雖然給予老五的物質條件不多,但是還是生了一身的好皮囊給老五,想到這裡,老五笑了,很燦爛的發自内心的笑了,畢竟目前來說,生活上該有的都有了,而且超出了一般同學平均生活水準,老五剛買了一個平闆。
再說說那個小插曲,有一天大哥來的時候臉上就帶着疲勞,本身大哥就比較瘦,臉色不好就顯得疲态又加深了一些,可是依舊喝了點啤酒,大哥好像不太喜歡喝店裡的紅酒或者洋酒,有時候也點一瓶打開了也不喝,當然走的時候一樣會買單。
店裡的那些XO們确實都是三無産品,紅酒也都是小牌子,隻有啤酒還算是正當點的酒,銷售酒品也在K服和店裡的收入裡,不過二十年前的夜店還不指着酒水宰客人,主要還是在服務上,一般客房的房費就夠了,不像現在的酒吧,得到一個客人就磨刀霍霍了,恨不得一次就宰的人傾家蕩産的,所以現在的娛樂場所都開不長,換手率也高,失去了娛樂的本質,就像現在的美容院就靠辦卡賺取利潤,服務就在其次了。
而九十年代和新世紀初的夜店開的最繁榮就是綜合實力比較強,首先是服務人員外貌都很帥氣,而且出場方式也不像現在那麼直白,現在叫“男模”可是一點都沒有男模的外形素質,說是借屍還魂都是客氣的,就是東施效颦的感覺,而且還站一排讓客人選,往往都是魚貫而進;就魚貫而出,也不怪客人不給面子,他們外形的殘缺到都趕不上街上随便一家餐飲店的男性服務員。
第二個原因就是很少拿酒水宰客人,每個房間都有底銷的,底消就是單純的房費錢,就是兩個小時“房租”錢,不帶酒水、小吃和服務員的服務費,所以老闆也不擔心客人不點酒水,反正這兩個小時最低也能保證一個房間能産出的利益,理論上24小時循環着跟客人都彼此兩便着。
服務員也有底消,底消也就是他最大的收益,也有大方的客人給小費的,但是小費通常不會超過他的基本低消,比如老五的牌價是兩小時五百,小費一般也就一百二百,酒水兩人也不多,說着聊着喝着倆小時過的很快,時間不夠了就加鐘,這樣的服務彼此都很放松,靠個時長就能賺錢,對比現在的夜場從客人坐下來就開始研究怎麼去套路客人,從自己的家事到酒水的分銷,挺漂亮的小夥子坐在那裡就各種露出獠牙來,影響客人的心情。
老闆既讓客人挨個選台,不也讓服務員們過度的推銷酒水,更不主張跟客人過度暴露自己的家事,都是領班幫助客人選擇服務員,K服人員都散座在大廳裡,就是靠眼緣就彼此認可了。好的客服流動的都不多,大廳裡無所事事的客服并不多。
那時候就是從業人員的文化都不高,正好老五填補了這個空白,起碼填補了他所在夜店的“文化”空白,看着有點咖位的客人都推着老五去服務,老五也不負老闆的重托,既能跟客人聊鄉下人的民生問題;也能聊當代大學生的發展前景,尤其還在朦胧的氛圍裡說這些反差很大的話題,總比那些人一開口就是“哥,我幹了你也喝”要有深度的多。
這些都為小插曲做鋪墊,那次大哥來就心事重重的,然後就是常規的閑聊,還是老五不緊不慢的聊近期的“心路曆程”,大哥突然發問你是學經濟的,那你認為現在經濟狀态好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