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女子看起來約莫二十多歲,周身氣質與方才的教坊舞女全然不同,多了些柔媚和高貴在其中。
她生得極其好看,五官立體,鼻梁高挺,盛妝之下卻并未顯得庸俗,眉間一點花钿,更顯明豔動人。
隻一眼,阿柔就看出眼前之人絕非普通的舞女。
不隻是因為氣質上的差距,女子身着的宮裝、穿戴的首飾顯然要比剛才表演節目的舞女要高上不知道多少個檔次。
阿柔雖然對穿衣打扮方面了解不多,但宮中能為聖上獻舞之人,除了教坊司調教出來的舞女,就隻有後宮嫔妃,亦或是哪家的名門貴女罷了。
果不其然,紅衣女子盈盈一拜,丹唇輕啟,“臣妾恭祝皇上萬福金安。今日踏雪盛宴,臣妾願為皇上和各位大人一舞助興。”
戚思彥在阿柔耳邊低聲解釋道:“這位是熙貴妃。”
“哦。”阿柔恍然大悟地拖長了語調。
熙貴妃柳氏,是近些年來最受皇上寵愛的妃子,樣貌傾國傾城、舉世罕見。因其酷愛舞蹈,皇上花重金派人在宮中為她修了一座驚鴻殿,日日夜夜為她奏樂,和她一齊登台演出。
皇上早年勤勉為政,一門心思放在治國上,也取得了許多成就。隻是近來卻隐隐有耽于女色、無心朝政的傾頹之勢,許多朝臣都為此事進谏,可實際效用卻微乎其微。
阿柔前幾日進宮時,也曾路過那座驚鴻殿,當時就被它金碧輝煌、極盡豪奢的外觀驚得瞠目結舌。可見在皇上心中,當真是極其看重這位熙貴妃的。
舞台兩側的樂師開始彈奏,仙籁樂聲從絲竹管弦之中緩緩流瀉出來,萦繞在細細風雪之中。
貴妃眼含微波,顧盼生輝,一颦一笑,恍若仙子。丹唇微挑,姿容足以傾倒河山。衣袖翻飛,舞步輕盈,腰肢扭動,成為了這雪地之中最明豔的一抹顔色。恍惚間,讓人覺得這紅塵俗世竟不足與之相配。
一曲舞罷,四座驚豔,掌聲雷動。
阿柔不自覺間竟也看得癡迷了。
如此絕色,難怪令一國之君也為之傾倒,千金隻為博美人一笑。
皇上眼中滿是贊賞之色,更是掩藏不住心中的歡喜與得意,立時連勝贊賞,又下旨賞賜。熙貴妃福身謝過聖恩,就被皇上招呼去主位旁坐着了。妃子席位的各宮娘娘皆露出嫉恨的神情。
内務府辦事一向順應聖心,自是将貴妃的表演放在了最後一位。然而,就在負責主持宴會的司儀女官準備宣布下一流程時,有個清脆的女聲突然響起:“父皇,兒臣也特意準備了一支舞,為今日踏雪宴助興。”
阿柔握着茶杯的手一頓,擡眼望去,認出說話之人正是聖上極盡疼愛的九公主李樂瑤。
樂瑤公主的生母容妃原是聖上最為寵愛的妃子,其聖眷之濃,可與如今的熙貴妃比肩。隻是容妃去世太早,隻留下了樂瑤一個孩子。
這位公主率真傲氣,自小不愛閨閣刺繡,隻喜舞刀弄劍,聖上對此甚是頭疼,卻怎麼也勸不住,又怕她自己偷偷練武傷了根骨,隻得派宮内武官教導她。
兩年前,公主十五歲,聖上本欲賜婚于她,便私下同她提起這件事。
公主聞言,揚聲說道:“父皇,樂瑤骨子裡流着您的血,而您的血又是全天下最尊貴的血。樂瑤要嫁便嫁個蓋世英雄,京中那些慵懶沒勁、孱弱不堪的公子哥,都配不上您的女兒。”
樂瑤是宮中唯一一個敢直言違逆聖上旨意的人。李钰聽了也不惱,而是爽朗地哈哈大笑幾聲,說道:“那樂瑤跟父皇說說,你喜歡什麼樣的人?”
樂瑤思索了一陣,昂首回答道:“衣輕甲,策戰馬,執長劍,斬敵首。”
樂瑤年歲小,又生于繁榮昌盛的太平年代,和許多少女一樣,崇拜着話本裡骁勇善戰的少年将軍,認為那樣的人便可當得起一聲蓋世英雄。
大昭境内,無論男女老少,若是聽到樂瑤的這一番描述,第一個想到的,必定會是年少成名的軍事奇才——景西世子戚思辰。
隻是戚思辰比樂瑤大了十一歲,又早已娶了正妻,連孩子都有了,李钰也無可奈何。
李钰對幼女偏愛有加,看不得她受半點委屈,最終還是允諾讓她去尋一個自己喜歡的人。然而一晃兩年過去了,這偌大的長祈京中,竟無一人是樂瑤公主能看入眼的。于是公主的婚事一拖再拖,直到現在仍無定論。
見樂瑤突然說話,皇上并不為她的失禮而感到生氣,反而好奇地上下打量着小女兒,說道:“這可奇了,朕竟不知樂瑤何時學會的舞藝,倒要好好見識一番了。”
得了皇上允準,樂瑤燦然一笑,叩首行禮過後,接過身邊的宮女遞來的一柄長劍。
琵琶聲悠悠響起,凄婉哀傷,恍若失意的女子在輕聲傾訴。然而僅僅片刻過後,琵琶聲驟然變調,從原先的溫柔婉轉,猛地輕快明媚起來,聲聲肅殺,樂聲迸濺,仿佛能夠灼燒皚皚白雪。
樂瑤擡眸向前望去,眼中如有星辰一般明亮動人,毫不怯懼四面八方投射而來的各種目光。她手執長劍,揮動起舞,一招一式都剛勁有力,在萬物沉眠的冬日裡迸發出非同一般的活力。
舞到最後,樂曲重歸于婉轉之調,舞者連同琵琶聲一起緩緩收勢,藏起滿身的鋒芒,轉而柔情似海,最終歸于平靜。
樂瑤公主于台上表演的,竟是一支令人耳目一新的劍舞。
她将手中寶劍收回劍鞘,上前一步,俯首拜道:“父皇,兒臣獻醜了。”
皇上驚喜萬分,對樂瑤公主準備的節目贊不絕口,縱然樂瑤百般推拒,依舊自顧自地賞賜了她不少好東西。
就在樂瑤準備拜退,回到自己的席位上時,皇上卻突然說道:“樂瑤過來,到朕這邊來。”
樂瑤有些茫然,但還是順從地走上前去。
台下的阿柔本來隻打算看熱鬧,卻眼睜睜地看着皇上的視線在群臣的坐席間流轉了一圈,最終落在了她的方向。
阿柔有一瞬間的慌亂與不解,随即意識到皇上或許不是在看她,而是在看坐在她身邊的二哥。
下一秒,隻聽得皇上說道:“阿彥,你也過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