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自遠古時代的魚類肯定是和現代魚類不同的,隻是在現代可供研究的資料不多,要是溫飽有保障,夏申或許還會有心情來好好研究一下怎麼不同,隻是現在,溫飽問題高于一切,這些海魚在手,對于夏申來說,隻是食物,能不能吃,很簡單,測試小儀器上手,分分鐘給你答案。
運氣還在,努力捕到的魚,全部都能吃。
怎麼吃,結合現在的生活工具,最簡單的,烤了吃,有火,有柴,調料還有剩,還等什麼,開烤。
一條三斤左右的海魚下肚,夏申舒服地打了個嗝,摸摸肚子,世界之大,食物之多,我們缺少的果然隻是發現的眼睛,勤勞的雙手,看看,剛才,通過自己的努力,吃着美食都要更香,不過,海魚的味道也确實好,鮮香嫩美,真正的魚味,就是現在嘴齒間,鮮美的魚味都還在流連忘返。
夏申自我安慰,這算不算來到遠古的福利,現代社會發展的必然,所有和人類生活息息相關的東西都充滿了人工痕迹,食物首當其沖,高科技發展的現代,快速高效的生産率下,需要時間沉澱出來的味道自然難以尋找,而這個味道在這裡,遠古時代的背景下,最簡單的就完美呈現在夏申面前。
肚子填飽,休息也休息夠了,夏申重新精力滿滿開始收拾,這次釣到的海魚刺小肉多,魚吃完,一條完整的魚骨頭還在,把魚骨頭曬幹研磨細小,喂養動物的好飼料之一,現在用不上,收好,夏申相信總有用得上的一天。
接下來處理剩下的海魚,怎麼處理,天氣炎熱,沒有冰箱,就是山洞内帶着點涼意也隔不住這麼多魚,應該少釣點的,隻要掌握了方法,以後愁不了魚肉。
以後是以後,現在還得處理自己一沖動下整來的這麼多魚,最好的辦法隻有腌,這是最能放長久的辦法,可問題又繞回來,腌制最主要的就是鹽,她現在剩着的鹽是不夠腌制這些海魚的,怎麼辦?
要不試試曬?可是曬也得要鹽,還是這個問題,那就今天開始就煮鹽,魚肉等着處理,接下來的叢林之行推後,下午想辦法先把煮鹽的陶器弄出來。
土,沙,貝殼,篝火上烤,最簡單的陶器制作,土一般來說得用黏土或都陶土,可現在她去哪找,隻能試試最一般的泥土,沙,外面大片的沙灘,想要多少有多少,還有貝殼,她現在海邊看一下,至于其它的成份,現在顧不上,就地取材,隻發現這些,現在的情況隻要能燒出陶器來就好,讓她盡快把鹽煮出來。
那就行動吧,取土,取沙,找貝殼,最後,砍柴再砍柴。
明确目标,過程也很順利,兩個小時不到,夏申就把需要的東西拿回來了,運氣不錯的還撿了不少貝殼,用石塊盡可能把貝殼敲碎,然後,開始把土,沙,敲碎的貝殼用水混在一起,還好,夏申現代時去過陶藝教室體驗過,所以現在,大緻放多少才可以出形還算知道。
合好原材料,夏申開始陶器胚器制作,夏申打算先做一個煮鹽的陶器出來,這個現在最急需。
陶器的形狀很簡單,不需要做成現代的鍋狀,就做一個中間稍微凹下去,能放水的平闆狀就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