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往的經驗給了查理不少教訓。
他對融入群體這件事的态度認真且執着。
可與這份執着相矛盾的是,明知道要融入一個群體,直接模仿他人的行為習慣是最快速有效的辦法。
但在某些特殊情況下,查理都會強迫自己冷靜來下好好思考,而不是急于求成。他認為沒有仔細思考過,就盲目融入一個群體的行為非常愚蠢、危險。
他有自己的判斷和一套标準,這也是他時常焦慮的原因。
思考一下,就會發現“假裝成為一個精神病人,然後積極配合治療直到出院”本身就是一個悖論。
一個謊言需要成百上千個謊言來圓。
選擇一個精神病人作為範本,研究他、模仿他,需要時間······
查理可以想象出每天的精神是多麼的緊繃,說話和動作必須小心翼翼,符合一個精神病人的行為習慣。
而且,心理問題很容易引起生理上的病理。
比如幽閉恐懼症的患者在封閉的環境下,會出現呼吸急促,心跳加快,甚至會出現窒息、眩暈,瀕死感。
總結來說,這根本就是超高難度的角色扮演,而查理的表演天賦并不高,這點他很有自知之明。
即使能夠成功騙過醫生,付出的代價很有可能是把自己活生生逼成了精神病。
無異于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
正常人誰會想真的成為一個精神病呢?
思考良久,查理的目标沒有改變。
他還是要做一個“精神病人”。
下午三點到五點是自由活動的時間,可以選擇室内活動也可以選擇戶外活動。
考慮到查理行動還不是很自如,保羅建議最好在室内。
查理選擇比較近觀影室,他可以自己慢慢走過去。
今天播放野生動物紀錄片,節目單是《魅力棕熊——夏娃小姐》。
觀影室可以容納二十幾個人,查理進來時,室内隻有七八個人,每個人都擁有一個棕熊玩偶。
一整面牆做投影,地上是厚厚的地毯,散落着一些半人高、圓乎蓬松的岩石造型抱枕,大家席地而坐。
一位矮胖戴着紅框眼鏡的和藹女士遞給查理一個棕熊玩偶,她是這裡的負責人,負責播放映影片和維持秩序。
查理抱着玩偶找個位置坐下,這時燈光關閉,清晰的影響投射在白牆之上。
荒野中,一頭身材略微消瘦但依舊強壯的棕熊在草地上興奮的奔跑、打滾。
隔着畫面也可以感受到它的開心,背景音樂十分歡快,旁白響起:
“夏娃已經在黑暗的洞穴中冬眠了六個月,現在終于可以在草地上愉快的玩耍,它是這裡最漂亮的母熊,追求者衆多,為了争取□□權常常大大出手······”
“夏娃的捕獵技巧非常高超,公熊們甘拜下風······”
“值得注意的是,夏娃的另一面:優秀的荒蠻殺手······”
大概是紀錄片很好看,又或許因為觀影場景很放松,查理抱着棕熊玩偶倚着靠墊沉浸其中,這是他這些天以來心情最輕松的時候,迷迷糊糊地快要睡着。
兩個小時很快過去。
結束觀影的查理慢慢地走回三零零号房。
他将夏娃放在床上,去衛生間洗漱,整理一下儀容,按壓因為打盹兒睡亂的頭發。
沒錯,這個棕熊玩偶是紀錄片的周邊,原型就是母熊夏娃,查理索性叫它夏娃。
保羅敲響房門,詢問道:“查理,你現在想要去餐廳就餐嗎?”這個年紀的孩子都在長身體,非常容易餓。
查理換了一身衣服,原先的衣服有些許褶皺。
他打開門讓保羅進來:“保羅,我可以自己去餐廳。”
保羅有些失落地抓了一把自己的光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