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姓們此刻正餓着肚子,王健也沒有繼續廢話下去,直接讓人找來五口大鍋,當場就開始架柴燒水煮粥。
一口大鍋倒進去一袋大米下去,百姓們直接看直了眼,更有不少孩子直接被勾的流下了口水來。
随着米香味散發出來,衆人的眼神直接變成了直愣愣的。
見百姓們如此,王健立刻讓人砍來不少的竹子,給每個人發上一個竹節。
抱着竹節的百姓們在護衛的招呼聲中,開始排氣長長的隊伍。
随着粥煮好,王健點頭示意,煮粥的護衛這才打開鍋蓋開始給百姓分粥。
不管是抱着自家碗的,還是抱着王健竹節的都分上了一勺濃濃的粥。雖然粥隻有一勺,卻沒有一個人對這一勺有意見的。
看着濃稠沒一點水的白粥,領到的人每一個舍得喝一口的,紛紛選擇帶回去加水,好讓自己多吃上一口。
有老實領粥的百姓自然也有那壞心的,他們吃了自己的那一碗不夠,還盯上了其他人的。
看出這些人不對的金三,不用王健吩咐,立刻就派出人跟在他們身後。
被搶的人自然不會老實的将自己的粥給出去,眼看着粥被搶走,自己也正在挨打,他以為自己就要失去粥被人打死的時候,就見王健身邊的護衛将那這個拿下,而被搶走的粥,也被人穩穩的放回到自己手中。
看着押着壞人的護衛走遠,被搶的人這才熱淚盈眶的回過神來,直呼王健是個好官。
金三帶着這些搶人粥的人過來,王健聽完他們的罪責,微微皺眉最後還是歎了一口氣,讓人将他們綁在城門口以儆效尤。
直到前來領粥的最後一個人離開,十五口鍋的粥竟然還剩下兩口多。
王健直接讓人将粥盛進大木桶中,又用稻草皮毛将木桶包裹住,随後安排人用鹿車拖着木桶在縣裡大街小巷叫喊,讓沒去領粥的去領。
初來乍到不了解岷縣人口戶口,自然難免有人多領重複領取。
對于這些人王健沒有說什麼,直接讓人将粥給了出去。
因着王健所帶的糧食也不多,百姓們也是看到了。雖然當天隻施了一次粥,百姓們卻沒有一個人抱怨王健的,因為他們的縣令大人說了,剩餘的糧食明天會繼續熬粥發放給他們。
也不用害怕糧食吃完了以後他們怎麼辦,縣令已經讓人安排人送糧食過來,隻要熬過一兩日他們就能繼續有糧食吃了。
王健在接手縣衙後第一時間,就是根據原來戶籍去統計現有百姓。
将現有百姓編輯成冊,至于有戶籍卻找不到人的那些,王健隻能先将其放置在一旁,等待糧食運來以後再一一核查。
臯族人早就老實了,因此這次從葛姝縣押送糧食到岷縣,大部分都是臯族人,隻有四分之一是王健的親信。
在第二日王健帶來的糧食就已經全部進了鍋,王健等人也同百姓們一樣,每天就隻有一碗濃稠的粥果腹。而這天還有想要蒙混過關想要多領粥的人,卻已經是不行了,他們不但沒能多領粥,還挨了幾闆子的懲罰。
到第三日王健是再也拿不出一粒糧食,但他拿出了前兩日手底下人進入山林打到的獵物。
沒有糧食,可看着大塊大塊的肉被人放入鍋中多煮,百姓們不但沒有任何的絕望,反而露出了更加露骨的期待。
第三日第四日因着肉湯,他們再次熬過去兩日。到了第五日,打到獵物已不多,就在衆人以為他們不會分到任何吃食的時候,就見一塊塊如同樹根的東西被人用框給擡過來。
“這莫不是今個我們吃樹根不成?”
“現在沒糧食了,大人讓人打的獵物也吃的差不多了,吃樹根就吃樹根,隻要再堅持幾天,我相信大人調的糧食也就運來了!”
“對,大人是好官,我願意同大人一起吃樹根!”
“我也願意同大人…”
……
百姓們聚在一起看着框裡的樹根當場讨論起來。
聽到百姓們的話,金三立刻拿着銅鑼走出來。
銅鑼一響,百姓們默契的安靜下來。
金三拿起一根根莖舉起來,“此物名為葛根,看似和樹根差不多,其實這東西能夠拿來果腹,雖然沒有糧食有營養,但也是能夠吃的。當然我這麼說可能有人不信,不過沒關系,一會煮熟了,大家嘗一嘗就明白了。想來大家也知道,我們帶來的糧食早就吃完了,這兩日打到的獵物也已經吃的差不多了,而山裡的獵物也打的差不多了。所以等吃完這頓以後,我們會帶着大家一起去附近的山裡去挖這葛根。正所謂人多力量大,大家挖的越多能夠分到的吃食也就越多。當然這也隻是因為現在糧食緊缺,大人才會如此安排,待救濟的糧食過來以後,大家自己想吃就自己去挖了。”
對于王健這樣的安排,雖然有百姓不滿,但卻沒一個人敢說出來。因為僅僅就這麼幾日,他們這位新來的縣令就得到了所有人的認可,現在隻要有人敢說縣令一句不好,周圍人就會憤起給你一個教訓。
接到王健讓人送大批糧食過去的命令後,他們就馬不停蹄的上路。就是他們日夜不停的趕路,也用了足足八日這才趕到岷縣縣衙。
而早就一天多都沒有任何進食的百姓,在糧車進去縣城的時候,卻沒有任何一個人沖出來搶的。反而自發的一路跟随在糧車周圍,護送糧車安全抵達縣衙。
王健也沒有辜負百姓們的信任,糧車的糧食沒有入庫,而是直接在衙門門口就地開始煮粥。
百姓們見護衛開始煮粥,紛紛跑回去拿碗,将家中其他人也帶過來,就為了能夠多領上一碗粥。
這日沒人領到的粥不在是一勺,而是每人得了滿滿的三勺,哪怕是還在嗷嗷待哺吃不了粥的嬰兒,也多發了三勺粥給其家人。
許久不曾吃飽過的百姓們,在這一日終于是吃了一頓飽飯。
吃完飯以後就輪到了重頭戲發放糧食。
發放糧食是大事,王健隻能放下手裡的所有公務,親自在現場坐鎮。
發放糧食也是按照人口來發放,不分男女,隻按年齡斷來發。其中八歲以下的孩子可得十三斤糧食,八歲以上十五歲以下可得十六斤糧食,十五歲到四十歲可得二十一斤糧食,四十歲以上的可得十八斤糧食。
聽聞隻有幾十斤糧食,百姓們無不失望。
王健自然知道這點糧食,最多也隻夠每人吃上一月的,當然節約一點的,每天隻吃個半飽,也能吃上一個半月。
“大家先安靜安靜,這點糧食确實是吃不了多久,這也隻是暫時發放給大家的。糧食也都是需要從地裡種出來,咱們這樣的地方也不适合種糧食,所以糧食都需要從南邊買。現下我能調來的糧食也隻有這麼多,大家也不用擔心,我已派人他南邊買糧食,用不了一個月就會再有糧食運來,所以大家不用擔心之後會沒有糧食吃。”
衆人聽王健如此說,這才沒有鬧騰,反而是安靜的排隊開始領糧食。
好不容易運來的糧食,一大半就這麼被王健當天發放了出去。
而領糧食的百姓,有不少更是隊伍排到他時,他不是第一時間領糧食,而是第一時間帶着家人給王健磕頭,磕完了頭這才領糧食。
有人如此,其他人也紛紛效仿。
見此王健讓人不用如此,可抵不過百姓們的愛戴,非要給他磕頭。見攔不住,王健也隻能任由百姓們如此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