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二章朝局動蕩
從洛州離開,回到京都,李信先去皇宮請安。
皇上的身體有些抱恙,面容蒼白,歪在禦書房的軟榻上接見李信。
“昨日,南境來了軍報,你看看。”皇帝說完,示意近侍将書桌上的奏折遞給李信。
李信接過,仔細看過,遞還給近侍。
“父皇,南诏立國一百多年,木府第一任王爺原是前朝劍南節度使,如今他們即有歸順之意,正是我大禹開疆拓土的好時機。”
“歸順?哼,他楊家軍有多少是死于木府之手,楊朔竟然在軍報中為木府擔保?”皇帝輕聲說起,“滄州之戰時南诏趁機北上,他兩位兄長皆戰死,你說,他楊朔真能忘記那些仇怨?”
“兒臣揣度不出楊将軍的想法,但我大禹如今國力昌盛,父皇英明神武、恩澤天下,南诏攝于大國之威,想要歸順也不無可能。”
皇帝的臉色好了一些:“明日去長公主府拜訪你姑姑,找她讨要些玩意兒,一起寄去南境吧。”
“姑姑回來了?”
“你婚事将近,她怎會錯過,”說起胞妹,皇帝的臉色又好了一些,顯現出一些笑意。
“是,兒臣明日就去。”
“安王府住的還習慣嗎?”去年李信剿滅複周會有功,皇帝借此為李信封王賜王爺府,按祖制李信婚後就要搬出皇子府,到宮外居住。
“還算習慣,隻是不能時時在宮裡侍奉父皇,兒臣寝食難安。”
“你呀,”皇帝笑起來,“轉眼你已及冠,是時候為父皇分擔些朝廷重事,豈能還如小時候一樣膩在朕身邊。”
“父皇千秋萬代,兒臣隻願一直像小時候那樣,一直陪着……”
李信還未說完,房外近侍禀報,李湛觐見。
皇帝點點頭示意近侍将李湛迎進來,“你兄長從小在洛州受了不少苦,朕允他住在宮裡陪朕幾日,你不會在意吧?”
“怎麼會?”李信起身告罪,“兒臣如今長居宮外,有兄長侍奉在父皇左右,兒臣也能心安。”
“那就好,”皇帝擺擺手,“沒什麼事,你就先下去吧。”
“是,兒臣告退。”
李信往書房外走去,在門口與李湛錯身而過。
“兄長好。”
“安王好。”
長身玉立,左腿微跛,嘴角帶笑,但笑不及眼底。
這便是年前被皇帝秘密召回京都的庶長子李湛,說是秘密入京,實則京都世家無人不知無人不曉。李信收回目光往外走去,李湛的容貌與皇帝有七八分相似,是所有皇子裡最像皇帝的。
李湛回來不過一月餘的時間,皇帝便多番介紹大臣給李湛認識,呵,一個沒入籍的庶子,不過是用來敲打他的棋子。
皇帝既希望他獨當一面未來繼承大統,又不希望他一家獨大。他忌憚西域徐世雄的勢力,不願意徐皇後之子成為儲君,于是在朝中為他樹立威信建立勢力,以抗衡徐皇後的勢力。現在他要與王家聯姻,羽翼漸豐,他又擔心自己威望過盛威脅他的天威,其餘兩皇子勢單力薄難成氣候,他便将李湛召回,一個舅家掌控整個北境軍權的庶子!
帝王之術罷了!
就如他一邊用楊朔執掌南境軍,對抗南诏,一邊又用長公主母子牽制楊朔。讓自己寄些長公主的玩意兒給楊朔,看似成全楊朔的相思之情,實則是敲打楊朔,不要自作主張,肆意妄為。
李信離開皇宮後回到安王府,位于皇城東巷,此處貴族世家林立,京都王家便也在此,離安王府不遠。
晚間,李信正在書房翻閱這幾日南境來的消息,暗衛流雲随侍在旁。
“王爺,年前陸風已将‘蔣峪等人身死,前朝公主現身京都’的消息傳遍南诏,原來逃往南诏的複周會餘黨大部秘密靠近京都,您去洛州的這段時間,按照您的安排,我已命人傳信給京畿衛曹锟,聽說前日曹锟親自帶人剿滅了餘黨。”
“嗯……送他個立功機會,”李信坐在書桌後披散着頭發聽流雲彙報,“過些時日等他忙完這個事就會開始查送信之人,你到時候安排點破綻給他,他自會懂得。”
流雲:“是。”
“最近南境異動,陸風那裡先不要聯系了。”李信端起手邊的茶杯。
流雲:“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