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帶着這柄對劍,去上天庭,天庭中的人,自然會照應。”
悟空皺了皺眉:“可你不是說不要讓人知道我是你的弟子?”
“該知道的人總是會知道的。何況,這對劍又不是我的信物。”菩提繼續說下去,“元始天尊的這柄對劍在他的心腹當中頗為出名,因為元始天尊從來都不讓别的人碰它們,而它們也從來都不允許旁人的觸碰和使用。你若帶着這柄對劍上天,那天上的人,多半會認為你是元始天尊選定的後人,更有甚者,他們會将你當做元始天尊的轉世。這對我們的計劃很有幫助。”
悟空眉頭皺的更緊了:“我用過這兩柄劍,在花果山的時候。”
菩提愣了一下,而後很快的恢複正常:“大概元始天尊隕落之後,這柄對劍重新找到了它們的主人。”菩提繼續說下去,“那就更不算是诓騙元始天尊的心腹們了,現在的你本就是這柄對劍的主人。至于天庭上的那些人會怎麼想,這就不歸我們管了。”
悟空久久的望着菩提,半晌,他開口:“菩提,你告訴我,你到底想要走到哪一步?複仇,奪得權力,還是颠覆?我瞧你不像是要替元始天尊複仇,倒更像是想要鲸吞蠶食元始天尊剩下的勢力。”
菩提歎息:“你知道太上老君是怎麼成為道德天尊的嗎?”
“什麼?難道不是跟你一樣,修煉成的嗎?”
菩提搖頭:“有一天,我跟元始于下界觀這世間紛紛擾擾,元始歎曰,世間需道德法度,于是有了道德天尊。太上老君是元始天尊的神造神。因着道德法度來到這世上,故而名為道德天尊。”
“元始命其掌控世間道德法度,衡量萬物。”
“太上老君因此也不喜别人稱他道德天尊,隻因他是元始的神造神,他認為道德天尊這個名字,對他而言是一個過不去的烙印,他并沒有因為位列三清而對元始心懷感恩,反倒暗中積聚力量,趁元始不注意的時候,給予他緻命一擊。”
“若是沒有元始天尊,哪裡又來的什麼道德天尊。我看不慣他這忘恩負義的做派,自是要管上一管,雖然說實話,我本人也瞧不大上元始的。 ”
悟空抿唇,半晌發問:“若道德天尊并非元始的神造神,而是與你一樣修煉而成,這等閑事,你可會管?”
“這我倒是一直沒有思考過,”菩提有些驚訝,但沒有猶豫太久,“大概會吧。”
悟空搖頭:“師父,你修的,怕不是道吧?”
菩提更驚訝了,他詫異的望向悟空,萬分震驚:“你怎麼知道的?”
“其實那日在前壇講經我就有些懷疑,”悟空找了個地方坐下,一條一條的分析,“施芷算是您的心腹,但她對道的領悟,甚至都沒有沉然的深刻;何況,她心中的道,其實根本算不上道;可她偏偏又是道谷谷主,這說不通——道谷谷主對道的領悟,怎麼可能沒有一個丹閣閣主深刻?”
“師父您身為施芷的師父,施芷又是您的心腹,這種情況下,施芷對道的領悟更有如此大的偏差,除非是您一直在刻意誤導她,不然這也說不通。更何況,當時雖是我有心試探,但‘道本無是非,更遑論對錯’這話卻是師父您說的,施芷當時卻對着我道謝,這便印證了您一直在誤導她的假設。”
“我那日跟她講‘若你不修道,輪回幾世之後,說不準現在就已經得道成仙了’,她嗤之以鼻。可見她認為道修無為而治是不對的,是沒有作為的——這無為而治恰巧是道修中最為根本的一條。抛開此條,修道者,還剩下什麼?”
“這太說不過去了,”悟空搖頭,“施芷修為雖然高,但師父一共有儒、佛、道三門,以施芷的想法與抱負,儒宗比道谷更适合她。師父手下那麼多弟子,對施芷雖說算不上多好,但總的來說,也還是比旁的弟子好上很多。施芷在道之一途上,天賦又實在算不上高,師父本沒有必要拘着她的。”
“除非那個位置,必須由她來。”
“但是,為什麼呢?什麼情況下,道門統領者的位子,必須是一個内心向儒的人來坐?”悟空笑了一下,“答案很簡單,不是嗎?”
“說起來,之前悟明跟我說,這菩提幻境以三門五字著稱。”
“我當時還很奇怪,菩提幻境的道修佛修本事很大,我見過很多,也知曉他們的确有些能耐;可這儒修,我在這菩提幻境轉了這麼久,見到的儒修并不成大器——至少與佛道相比。儒門既沒有拿得出手的弟子,也沒有正在修行的高人;甚至連一個儒門的統領人都沒有。”
“若是道修如這般修煉,我可能還覺不出什麼,畢竟道修講究随心随性,順其自然。但儒修,怎麼能如道修般‘獨善其身’,而非兼濟天下?這說不通。”悟空笑着給自己倒了一杯茶,“當然,施芷在開壇講經那天,講述了她兼濟天下的夢想,而當時道門的人呢,雖然不贊同,但是并沒有人面露異色。”
“所以說這個問題在師父開壇講經那天,我自己解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