酷暑過去,天氣逐漸轉涼,地裡的活兒差不多也都忙完了。
以往的年景,小河村這個時候應該是一片愁雲慘霧。
每到年關,家家難過。
但是今年情況卻好轉不少,家家戶戶的院子裡都曬着紅燈籠,地裡也都燒了火土,家裡的老人和孩子們,還可以去李春花那邊幫着割草喂豬,賺點零花錢。
像村子裡的大小夥子和壯年漢子,則被村長組織起來,去到縣裡給縣太爺打工。
小河縣的涼粉作坊做出了名頭,外邊的縣裡也知道了,專程派人來買。
這一來二去的,就需要人力運送。
有那心思活絡的,就拉幫結派,組織一批村民當苦力。
隻要肯吃苦,運送一趟的工錢,就能給家裡的婆娘買塊花布。
現在又正是農閑,大批老農們到縣裡謀點活計補貼家用。
李春花近水樓台,直接叫村長組織30多個本村的漢子,專門送小河縣到清水縣的涼粉。
清水縣距離小河縣大約有一天的車程,走得快的話當天就能到。
清水縣這個名字就知道,縣裡遍布清泉,風景宜人。
它們那邊水産豐富,很多人家靠捕魚為生。
相較于小河縣,清水縣的經濟要繁榮許多,這邊很多姑娘都嫁到清水縣去了。
每到大年初二,拜老丈人的節日,清水縣到小河縣的馬車絡繹不絕。
清水縣如何得知涼粉這件事,還得從周秉坤說起。
他代替堂哥來找柳家退親,返程的途中,因為實在是喜愛水晶玉露,就讓管家用一個大陶罐,裝了一罐水晶玉露帶在路上吃。
他一路走馬觀花,路過清水縣,拿出來吃的時候被幾個做生意的漢子注意到了。
他們追問這是什麼,哪裡來的?
得知是小河縣出産之後,幾人當即結伴過來打聽情況。
商人對這些新東西的價值是最敏銳的,在仙客來吃過一次之後,他們當即決定要做這個生意。
但是當時柳縣令還沒有想建作坊的打算,隻有仙客來有這個東西。
李掌櫃自然是不會同意出售配方的,但是可以從他這裡少量拿貨。
零賣是30文一份,拿貨可以給到20文。
這個價格實在是高的離譜,要知道糙米才隻要5文錢一斤啊!
一碗水做的水晶玉露,就能抵得上6斤糙米?
幾個漢子猶豫了,最後還是投機思想占了上風,大不了就當是自己吃了。
三個人一共湊了3兩銀子,買了150份,合計大約有個100斤。
心情忐忑的運回去清水縣,沒想到當天就銷售一空。
他們把價格定在了30文一碗也是供不應求,甚至後面提到了40文,也還是賣空了。
有了這個開門紅,幾人商量了一下,趁着還沒有别的商家入場,趕緊先占領市場。
幾人又湊了300兩銀子,這次準備玩兒一波大的。
等他們再次來到仙客來的時候,就發現已經有其他商家也在做這個生意了,大家天南海北這麼一唠嗑,才知道水晶玉露已經在周邊風靡開了。
隻不過一直不知道配方,隻能在仙客來這裡進貨。
但是仙客來畢竟是酒樓,不是作坊,現在就是掌櫃的和幾個簽了死契的大師傅在做,每天都忙不過來,根本供應不了這麼多貨。
掌櫃的不是沒想過擴大生産,但是最後被李管事否決了。
他認為如果擴大生産,那勢必就要再招人,難保裡面不會混進來一些奸細,配方要是洩露了,他們就沒得賺了。
不如就維持現在的樣子,小心駛得萬年船。
可是沒想到,縣令大人看上了這一塊的利潤,直接把李春花接到縣衙去了。
掌櫃的眼睜睜看着縣衙的涼粉作坊建立起來了,然後商人們都跑到縣衙去拿貨。
李春花給出的定價是一斤五文錢,和糙米等價。
這下不用多說,仙客來的生意一落千丈。
幸虧沒有腦子一熱就去擴大生産,要不然現在要賠死。
其實在涼粉的定價上,柳縣令提議要定的高一些,這樣能保證利潤。
但是李春花考慮到了長途運輸的困難和涼粉的保存問題,路上的損耗肯定不小。
定高了,商人要麼不做這個生意,要麼零售價定的也高,普通老百姓就吃不起。
相較于少數人的富人,涼粉這種平民美食的主要受衆,還是普羅大衆。
最後幾人思來想去,定了個5文一斤。
這個價格,來提貨的商人們很滿意,他們拿到手再轉手出去,路上即便是損耗掉一半,也還有得賺。
馬師爺統計了這個月的銷量,沒想到竟然有3000兩銀子。
“真是讓老夫開眼了啊”
“這個涼粉,沒想到這麼賺錢,大人英明”
有了錢,縣衙就可以運轉起來了。
馬師爺和柳縣令連夜制定了新的政策,把每一筆銀子都規劃的明明白白。
首當其沖的就是縣衙的俸祿,這上上下下幾百口人要吃飯,算來算去,一千兩沒了。
然後就是縣裡的慈幼坊,孤寡院,這些都是縣衙掏錢,500兩銀子也沒了。
還有縣裡的基礎建設,修路、修城牆、清理運河,這些也要差不多一千兩。
剩下500兩銀子,縣衙的整修,筆墨紙硯采買,物資儲備,差不多也沒了。
沒有涼粉作坊的時候,小河縣整個就是一窮二白,衙役們的俸祿都欠了大半年了,大家辦差頭提不起精神,陽奉陰違的居多。
現在,一聽說要補發說有拖欠的俸祿,大家立刻就激動起來了。
幾個老熟人圍住馬師爺,問這事兒是不是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