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天,李春花就像一個不知疲倦的陀螺。
縣衙的涼粉作坊是離不開她的,工人們每天都能有無數的問題。
那些訂涼粉的掌櫃們,也都排着隊想請她去做技術指導,主要是教廚子們怎麼調味道。
仙客來推出了甜鹹兩種口味的水晶玉露,他們也想要不一樣的。
李春花一邊回憶着上一世的各種小料配方,一邊和自己的糧官師傅鼓搗辣椒種子。
很多配方裡面,辣椒是不可或缺的。
但是大梁目前還沒有這個作物,隻有一種叫廖草的植物,磨碎了之後有一點點辣味。
對這個新收的徒弟,周糧官一開始很不喜歡。
他家的長輩做出過傑出貢獻,被皇帝親自接見并嘉獎,家裡的祠堂現在都還供奉着聖旨。
他對李春花說的第一句話就是:“農學不是兒戲,你一個小姑娘,在家繡花安心嫁人就行了”
李春花也不惱,自己一頭紮進去翻看那些落了灰的農書。
好在這裡的書本上的文字和她上一世差不多,偶爾有些生僻字,問一問兩位闆着臉的糧官就行。
看她不像是個不安分的,周糧官就讓她自生自滅。
李春花如饑似渴的看完了所有的書,甚至半夜都在秉燭夜讀。
有一次,周糧官早上來上班,一開門發現李春花竟然還在看書。
“你這是……昨天沒回去?”
周老頭有些驚訝,現在居然還有人真的想學習種地?
這些農書寫的沒什麼文采,都是老農們根據自己的經驗總結,然後記錄下來的。
基本都是一些雞零狗碎的,比如種地什麼時候下種,什麼時候放水,也沒有很嚴謹的描述,就像是記日記一樣。
而且,同一本書裡面,因為種地的人不同,還可能出現兩種不同的說法。
比如,對于育種,有個叫張老漢的人說,要選顆粒飽滿的種子,提前催芽。
而另外一個叫劉老漢的人,則說自留的種子收成都不好,要去種子鋪裡買。
為此,李春花請教了一下周糧官。
“師傅,這個種子,到底是自留選種好,還是直接去種子鋪購買?”
周糧官喝了一口茶,看了她一眼。
這個小姑娘心思細膩,做人踏實,他有親戚在涼粉作坊做工,對她的評價是“又乖又怪”。
這就不是個老實人!
不過,看在她給自己泡茶的份上,周糧官還是解釋了一下。
“自家的種子都是精選當年新收的糧食,而種子鋪子的裡的種子,同樣是這樣選出來的”
“如果是你,你會選哪個?”
李春花老實回話:“選自家的”
周糧官毫不意外道:“因為便宜?”
“對,種子實在是太貴了”
對于這裡的物價,李春花最近感受深刻。
對于老農來說,能自留種子就盡量自留,買種子實在是不劃算。
周糧官冷笑一聲:“目光短淺,自留的種子,第二年産量會下降,你可知道?”
難道這就是二代遞減效應?
李春花心裡琢磨着,但是也不好确定。
看她皺眉沉思,周糧官心裡爽快了點,哼,還得是他來講。
“種子鋪子的種子,是有專人開辟了良田培育的,這幾塊地的肥力、水土、預防病蟲害都有專人負責,種出來的種子絕對是優中選優”
“并且,他們每年都會選最優秀的種子混合培育,在選出更優秀的”
“你說,比起老農自己留的種子,種子鋪的種子産量高是不是很正常?”
原來如此,竟然和她猜想的差不多。
種子鋪的種子絕對不是簡單的篩選,而是有專門的糧官去培育和選育得來的。
怪不得這麼貴!
“師傅,求您教我”
李春花撲通一聲,跪在了地上。
周糧官被吓了一跳,他也就是看在她勤勉的份上多說兩句,可沒有收徒的想法。
周家掌握小河村良種上百年,可不是随便什麼人都能進來的。
“不行,我不收徒弟”
“你若是想學,倒是可以跟着趙糧官”
縣衙裡面有兩位糧官,一個姓周,一個姓趙,姓趙的那位神龍見首不見尾,平時幾乎不在縣衙露臉。
周糧官說他整日泡在地裡,隻是偶爾會回來一趟。
來了縣衙都快半個月了,李春花一次都沒見到那位趙糧官。
拜師失敗,李春花也不氣餒,先去忙别的了。
天氣漸漸涼了,山裡的動物們都膘肥體壯,趙大膽的師傅派他來催了好幾次,要她跟着去山上打獵。
正好,她也想進山去看看。
第一次進山發現的那一叢紫參還在不在?
抽空回了一趟小河村,村民們熱情的和她打招呼。
如今大家都靠着紅燈籠過上了好日子,今年年底眼看着也能過上一個肥年,他們從内心裡感激李春花。
地裡的活兒也忙的差不多了,村長又安排了人燒了兩次火土,家家戶戶的地裡都開始上肥。
趙嬸聽說她要去山上,趕緊把自家的大小子趕過來幫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