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了幾天,趙嬸帶着祭拜的東西來找李春花。
今天就是她們商議好的拜山的日子,得趁着太陽沒出來,一大早出發。
李春花收拾好東西,帶着弟妹出來的時候,發現院子裡多了幾個人。
趙嬸正在和那幾個面熟的嬸子們聊天。
“哎喲,收拾完了吧,咱們現在就走”
“路上還得小半個時辰,去晚了就不靈了”
說完又給她介紹其他人。
第一個是一個穿着青色裙子,長得圓胖和藹的大姐。
“這是你張大嬸子,原先和我就說好了”
然後又指着另外一個略顯年輕的,穿着青綠色裙子的嫂子。
“這是你劉嫂子,他男人是村裡的鐵匠,你以後要是需要買個剪子、菜刀什麼的,都可以找她”
劉嫂子爽朗一笑,上下打量了一下李春花:“哎呦,我家小子昨兒回去給我買糖吃,我還以為他是哪裡偷來的,差點一頓好打”
“他爹棍子都拿出來了,結果他說是他掙來的,他一個毛孩子,如何掙錢?”
說到這裡,劉嫂子指着李春花哈哈大笑:“原來金主在這裡呢”
院子裡剩下幾個嫂子媳婦也都附和道:“是呢,哪兒能想到就半天這會子,還能掙到幾個大錢”
她們家或多或少都有幾個孩子,昨天都被叫了來幫忙摘紅燈籠。
回去的時候,肯定也被各自的家長盤問,一來二去,大家就都知道李春花這裡可以掙錢了。
她們住的地方距李家比較遠,平時沒什麼來往,就一窩蜂去找了人緣好的趙大田一家子。
趙嬸這才帶着她們一起過來。
她一開始 還有點擔心,李春花會不會嫌棄這些人吵鬧,再就是這畢竟是賺錢的營生,要是她不願意……
小河村真的太小了,一家有點什麼風吹草動,很快就能傳遍全村。
偷摸着賺錢的想法是不可能了。
李春花對趙嬸的自作主張有點不滿,但是好在也沒什麼損失。
紅燈籠她這裡還會持續收購,多加幾個人也沒什麼。
以後大規模種植起來,她興許還要雇人幹活。
一想到這裡,剛才那一絲不快也就淡了許多。
趙嬸一直在偷看李春華的臉色,看她并無不滿之後,總算是松了一口氣。
她不是沒腦子,就是一時之間被人拿住了話頭,沒辦法推脫。
都是沾親帶故的,你一個人吃獨食發财,也不給親戚們一口湯喝喝,你以後還要不要在這混了?
雖然趙大田三令五申,要她不要随便帶人去找李春花,但是也得特事特辦啊!
“都别站着了,趕緊出發了”
“再晚天都亮了,路上熱死個人”
大夥一陣吵嚷,總算是出發了。
小河村後面的那座大山林深樹密,高達巍峨,風水極佳,本地村民的祖墳都在山上。
所以拜山也相當于是祭拜自己的祖宗。
每家準備了一兩樣祭品,一群女人帶着一群孩子們,叽叽喳喳往山腳走。
路上遇到下地幹活的村民,大家就閑聊兩句,一時間,整個村的人都知道李春花要去拜山了。
一些原本沒有想法的村民,也吩咐自家的媳婦和孩子們加入了隊伍。
在這個貧瘠的小山村,大家的抱團意識還是很強的。
随着更多人的加入,不斷有人打聽李春花那天要孩子們摘的紅燈籠是何物。
有那膽子大的,直接問到了李春花面前。
村西頭的張寡婦,早年死了丈夫,婆家又沒人了,獨自一人帶着兩個孩子過活,很是辛苦。
偏偏她家又沒多少地,隻能撿别人不要的荒地或者一些邊角地種點糧食。
平時就靠着去縣裡給人漿洗衣裳,洗鍋刷碗來補貼家用。
這會子,她直接站在李春花面前,大着嗓門問道:“春花侄女,你昨兒那個紅燈籠還收嗎,我家小子回去又摘了十多斤呢”
衆人齊齊停下了腳步,支棱着耳朵聽着這邊的動靜。
被人這麼一問,李春花愣了一下,這才看清楚攔路的人。
對方年約30,整個人瘦小幹癟,臉上飽經風霜,一雙眼睛卻秀美明亮,可見年輕的時候也是個美人。
張寡婦也是沒法子,家裡的小女兒生病了,吃藥要錢,她隻能搏一搏。
對着一個十來歲的小丫頭,她有些無地自容,但是這些年來的心酸,早就讓她變得鐵石心腸。
隻要能賺來銀錢,什麼面子自尊都不重要。
李春花點了點頭,她倒是沒想到這個無心之舉居然引起這麼多人的關注。
世道太難了!
“收的,以後還會持續收,您家要是摘了,可以直接送到我家去”
“咱們還是按照一文錢十斤的價格算,若是曬幹的,那就是10文錢一斤”
得到肯定的答複,不少人眼前一亮。
張寡婦一把握住李春花的手,聲音都在顫抖:“侄女,你說的,算話不”
“算話,這是我舅舅的生意,我隻是幫着收一收東西”
李春花的母親是外地嫁過來的,她有個舅舅也不是什麼奇事。
想着家裡都是一群小的,李春花不得不胡謅了一個舅舅來當擋箭牌。
“哎哎哎,我回家告訴我家的小子去,要他有空就去多摘點”
“我家也要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