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河村一個平平無奇的早晨,朝陽初升,隔壁趙嬸的蘆花雞開始打鳴。
李春花背着背簍,一身清露從遠處小河邊回來。
昨天晚上下的魚簍,早上一大早去看,竟然有小半碗小魚蝦。
路邊摘點野菜,加上半碗炒米,一碗鮮美的魚蝦粥正好可以拿來當早午飯。
一路上遇到好幾個早起的村民,大家着急下地幹活,點頭就算是打過招呼。
望着前面不遠處的小茅屋,李春花加快了腳步。
這是她穿來大梁的第二個月。
和别的穿越女不同,她前世也隻是個平平無奇的村姑,沒上過什麼學,隻會寫自己的名字。
長得也普通,家境更是普通,唯一的優點就是會種地。
家裡的地在她的料理下,收成總是比别的地多那麼一成。
但是她家也沒多少地,僅有的幾塊地還是租種的,每年要交高額的租子。
家裡老的小的等着吃飯,李春花咬咬牙,多租了兩畝地種玉米,盼着能多收點糧食。
玉米地在山崖上,上山下山破費時間,還要預防狐狸、黃鼠狼等來偷吃,忙活一季,隻能混個溫飽。
一次暴雨過後,她上山查看玉米地,不小心踩到了一塊松動的石頭,直接摔到了大梁。
在穿越的過程中,李春花還看到了其他的穿越者,大家都是一臉迷茫的被拉扯進了一道刺眼的光圈裡。
等她再度睜眼,就到了這個叫小河村的地方。
剛穿來的時候,家裡的米缸都空了,父母剛剛下葬,據說是餓死的,剩下她和兩個嗷嗷待鋪的弟妹。
三個孩子相差不了幾歲,但是都瘦骨嶙峋的仿佛乞兒。
看着瘦成麻杆的胳膊腿兒,李春花感慨自己上一世居然過的還算是不錯。
但是也并非全是絕望,至少這裡的地都是屬于自家的。
而且有個好消息,小河村地廣人稀,大片的地因為無人耕種而長滿了荒草。
村長鼓勵大家去開荒種地,但是效果甚微。
主要是這裡的地肥力不足,産出很低,而且種子和農具都很貴。
快速檢視了一下自家的情況,李春花決定先活下去。
家裡已經掘地三尺,找不出一丁點吃的了,隻能往外想想辦法。
吩咐弟妹在家看屋子,她背上背簍出去轉轉。
自家的地在不遠處,隻有兩塊還算像樣,現在種着一種叫小米的作物,稀稀拉拉幾根苗,李春花差點把它們和旁邊的野草弄混了。
她坐在地頭,仔細檢查了一下土質,發現這裡的土顆粒感十足,保不住水,處于一種半沙化的狀态。
加上這裡也沒有肥料,作物能長起來才有鬼。
随手扯了一把野草,李春花手指翻飛,幾下就編織出來一隻小巧玲珑的魚簍。
她滿意的點了點頭,繼續編另外一隻更大的。
在太陽落山之前,她拎着三個魚簍去了河邊。
小河村之所以叫這個名字,就是因為有一條貫穿全村的小河,不知道是哪條大江的分支,常年崩騰不息。
河水清澈見底,河底鋪滿了各式各樣的鵝卵石,河邊長着齊腰深的水草。
找了個合适的地方,李春花挨個放下了三個魚簍。
她剛才看到河中心有魚跳出水面,料想這河裡應該是有小魚小蝦的,能不能捉到幾隻就看運氣了。
事實證明,她運氣還行。
到了家門口,還沒來得及敲門,小茅屋的門就從裡面打開了。
一個瘦瘦的小男孩歡呼着跑了過來。
“大姐,你回來了”
是她的便宜小弟。
“回來了,大姐去做飯”
拍了拍小弟的胳膊,李春花拎着背簍進了院子。
這是一個獨門獨戶的小院子,四鄰不着,位置比較偏僻,勝在清淨。
院子外面是一圈籬笆,勉強能算得上是院牆,中間兩間正房,旁邊一間廚房,還有一個雜物間,後面連着茅廁。
本來是李家父母住一間,三姐弟住一間,現在李家父母那間房空着。
家裡也沒什麼被褥,姐弟幾個将就着擠擠算了。
再說了,小孩子膽子小,分開睡大家都害怕,李春花計劃着等手頭寬裕了,再給小弟單獨分出去。
姐弟倆進了屋,小妹已經燒好了熱水,正在竈前看火。
李春花走過去,先把野菜和魚蝦洗幹淨,然後翻出牆角的陶翁,倒出來一小碗糙米。
這糙米還是隔壁趙嬸子借她們的,隻有一升,說是借,實際上也不指望他們還。
但是李春花記住了這份人情,以後有機會再報答。
看着大姐倒出糙米,兩個小的都暗暗咽了一口口水。
“大姐,我們吃糙米粥嗎?”
小妹有點吃驚,她們父母在世的時候,都是吃野菜粥,糙米那是來客人了或者節日才能吃的精貴糧食。
李春花冷不防對上了一雙期待的眼眸,笑了笑道:“對,今天吃好吃的”。
“哦哦哦,好耶,吃糙米粥”
“我要吃一大碗”
“我也要”
……
簡陋的廚房很快傳出歡聲笑語,孩子們的快樂總是很簡單。
洗幹淨食材,李春花先把糙米下鍋,等煮到差不多了,就把魚蝦丢進去。
這裡沒有什麼去腥的東西,好在魚蝦夠新鮮,腥味也不重,混合着米湯的香味,倒也好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