隻可惜世事變幻無常,不等柳氏留謝朝雲滿一年,就在這年秋祭,皇帝李焞祭拜泰山後不久,膠東一帶爆發了激烈的農民起義。
起義的原因是天災,這一年夏天,黃河決堤,膠東地區受災特别嚴重。可皇帝李焞認為,自先帝以降,自己已經十多年都沒有祭過泰山了,這幾年持續性鬧各種旱災水災的,便都是因為沒有祭泰山的原因,上蒼這是在懲罰他這個當皇帝的。所以今年無論多缺錢,都必須要祭泰山。
每一次祭泰山,朝廷都花費巨大,為了籌足這些開支,各地官府往往會在頭一年就開始加征重稅。
原本就鬧災鬧得嚴重,結果還征重稅,終于,就在慶豐二十年冬至這一天,膠東的農民紛紛揭竿而起。一時間各種教門林立,最有名的是發源于膠東義縣的北鬥教,打出了“清邪崇”的口号,号召天下的老百姓,都起來推翻李焞這個惡魔的統治。
北鬥教猶如星星之火,很快便在全國各地開花,李焞向各州府下令,鎮壓叛亂,清剿北鬥教。
國家陷入内亂還不是最可怕的,可怕的是,當内部不甯的時候,來自外部的威脅。
北鬥教之亂持續了不到半年,西域、北羌、西番等大大小小原本都是做李焞臣子的人們,便也坐不住了。
率先發難的是西番,他們趁當地州府忙着平叛,越過玉門,占領了安西府。
猶如晴天霹靂劈裂九州,天下夷族群起,向中原發起進攻,大家都生怕自己慢了一步,搶不到熱乎的。
彼時最早稱王的北燕反倒沒有動作,畢竟北燕的慕容珣與李焞結了親家,慕容珣的三兒子娶了謝朝曦做王妃,連謝朝曦的外甥柳钰都在嶺北王府當外姓小世子。
鞨鞨人越過了白水河進入膠東一帶。李焞分身乏術,想起北燕的慕容珣還是個“老實”的,便給慕容珣下了一道诏書,要慕容珣出兵剿殺鞨鞨人。
慕容珣收下了诏書,三個月後,北燕果然出兵了。不過他們并不是來剿殺鞨鞨人的,而是來參與瓜分地盤的……
天下亂成一鍋粥,李焞左支右绌,節節敗退。原本的上朝大國跌落塵埃,成為群狼的口中食。朝廷上也紛争四起,武将們在戰場上各種掣肘,文官們則天天上演各種罵戰。
謝銘首當其沖,女兒嫁去了北燕,姻親族人當世子,居然還“管不住”北燕的人,真真是罪大惡極!
謝銘每天上朝都要接受來自各方的攻讦,說謝家是叛徒,大敵當前不幫着保家衛國,反而幫着外人來侵略自己。
謝銘苦不堪言,但大女兒謝朝曦在北燕,一點消息都沒有,謝銘是既擔心又恨鐵不成鋼——
在北燕發兵後不久,嶺北王府曾派人來過謝府,說的是嶺北王妃邀請謝老爺及夫人攜二小姐一起去盛興探親。
在這樣的時候提“探親”,已經不能以荒謬來概括這件事了,謝銘氣不打一出來,把嶺北王府派來的人給攆走了。
好在對方是夜裡來的,沒人看見,不然本就滿腦袋包的謝銘就真是跳進黃河都洗不清了!
謝銘認為謝朝曦多多少少都應該為自己的國家貢獻一點力量,沒想到出事的時候謝朝曦竟然是第一個做逃兵的?現在看起來,謝朝曦不僅作用沒有,拖累謝家的活倒幹下了不少。也不知是在那邊沒地位,說不上話?還是壓根兒就變成了個北燕人,不想幫助自己的國家了?
謝銘問謝朝雲有關謝朝曦的事,畢竟謝朝雲去過盛興,是最了解謝朝曦情況的人。
可是謝朝雲能說什麼呢?她還可以說什麼呢?如果說慕容竣在謝朝雲的心裡留下了一個陰影,那謝朝曦留下的,便是噩夢了。
其實在謝朝雲看來,派人來謝府接人逃命更像是慕容竣能幹得出來的事情,但謝朝雲肯定不會這樣說。
謝朝雲也不會告訴謝銘有關慕容竣的任何事,父親已經老了,經不起更多的打擊。
謝府上下都一片愁雲慘霧,謝銘持續一個月幾乎不能進食。因為操勞,謝銘的胃病犯了,吃什麼吐什麼。但是為了國家,謝銘每天都在強迫自己吃一點東西,再騎着那匹跟他一樣瘦的馬四處奔波。
謝朝雲的婚事再也沒人提起,因為喬家人都上戰場了。喬家是武官,駐守北線,幾乎在内亂爆發的第一時間就沖了上去。持續打了差不多一年的仗,喬晟的親哥哥也已經戰死沙場了。
謝府花園裡花敗葉殘,看着眼前這一片凄涼色,謝朝雲想,自己也應該做點什麼了……
……
謝朝雲先是給謝朝曦寫了一封信,因為正值戰争,擔心這封信送不去盛興,謝朝雲還很是動了一番腦子。
她用火漆封好信後,用自己脖子上那隻慕容竣的印,在封面上蓋上了慕容竣的名字。
負責北線作戰的指揮使收了謝朝雲的信,可是當他看見信封上那枚慕容竣的私印時,将軍臉上露出嘲笑的表情,“人在那邊都起不了一點作用,還指望一封印着名字的信就能勸返敵軍了?有這時間,不如先把你們家族的叛徒清理了吧!”
聽見這句話,謝朝雲不傷心難過是不可能的。但眼看那指揮使一直在流血的肩膀,謝朝雲便再也說不出一點責備的話。
雖然攻擊謝家的人很多,可是李焞并沒有罷免謝銘的職。謝銘依舊是輔宰,并出入内閣聽事。
謝朝雲沉默着離開了,北線指揮使能把信送到最好,就算不能送到,也不影響謝朝雲做自己的事情。
謝朝雲讓謝銘的護衛長入屯營上前線了,擔心謝銘的身體撐不住,謝朝雲穿上戎裝,擔負起了保護謝銘的責任。每天謝朝雲送謝銘去上朝,陪謝銘早出晚歸四處奔走。
然而就在這一天,謝朝雲陪謝銘來到冀州雙城送補給,一場危機不期而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