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記不清楚母親幾天的後事是怎樣進行的了,從到太平間見到了母親最後一眼算起,她的魂兒便覺得随母親一起留在了那間窄窄而又晦氣屋子裡。她似乎還敏感的感到母親兩隻眼睛還有一些不适的感覺。有一隻眼晴算是已經深閉上了,而另一隻眼晴似乎還一直不願意合上,在眼睑下似乎還留有一條縫。仿佛對于人世間的眷戀還有什麼未了。她分明的讀到母親那不願閉合的眼睛似乎是為了她而留的。而這一點隻有自己最清楚不過了。點點滴滴的過往隻有母女倆才最知情。
小的時候媽媽就有些偏心哥哥,有什麼好東西隻有哥哥吃才是正當。媽媽似乎從姥姥哪裡繼承了這些重男輕女的觀念。哥哥是家裡的第一個孩子,也是家裡唯一的男孩子,是這個家的希望。所以家裡能夠想得到的好東西,總不會少了哥哥的影子。不過話又說回來了,哥哥在這個家也沒有讓父母操心太多。哥哥從小到大雖然成績平平,但是從不惹事生非,像别的家裡的男孩子一樣,給父母制造出一些大大小小的麻煩來,哥哥一直都很内向,要說挑毛病來,頂多就是在遷讓妹妹的問題上,顯得過于自我,從來不把妹妹當小于自己的女孩子看待,一有東西分配就同妹妹争來搶去的,從不知道謙讓。這一點很讓當父親的生氣,從小到大她從不懷疑父親對自己的偏愛,父親的天秤似乎一直都在自己這個幺女身上,從打她記事起,她便覺得父親就從沒有正眼看過哥哥一眼,對于父親來說對哥哥說的最多的就是,你是男孩子,将來要成為一個頂天立地的男子漢。所以你事事都要從小做起,事事都要懂得照顧你身邊的人,特别是你跟前的妹妹,男人一輩子都離不開女人,現在是你媽你妹,将來你還會娶妻生子,現在你眼裡有你媽和你妹妹,是為了今後你将來照顧你老婆打基礎,做好鍛練準備。
每每媽媽聽到這裡總是會接上一句:“哈哈這話誰說我都信,偏偏就不能從你嘴裡說出來,就憑你這樣子,還配得上教育兒子,我看兒子不跟你學還好點,要是真跟你屁股後面走,那這飯不光夾生,還得悶糊了,再也不能吃了。”
父親聽到這話總是會撇撇嘴,知道自己真不該在偏疼兒子的老婆面前這樣教育兒子,誰讓這兩口子一個疼兒一個偏女,心裡的算盤敲打起來就是不一樣,弾起來總是對不上弦。
自從上了中學之後,這種現象才有了些改變,妹妹的學習一直不讓父母操心不說,而且學習成績一直在班上穩居前茅,而哥哥的學習總是不好不壞,成績在班上也一直是平平淡淡的。這讓始終偏向兒子的媽媽,慢慢的有了轉向,開始把一碗水端平,慢慢的轉向自己這個有些備受冷落的小棉襖來。這一疼就是三十多年,母女感情越來越好,媽媽也越來越上路了,裡裡外外慢慢的媽媽覺得自己越來越離不開女兒了。不光事事為女兒着想,誇贊女兒的話也越來越多。爸爸呢,倒是樂見媽媽的轉向,相反爸爸反倒是覺得兒子一下子孤單了起來,所以也開始慢慢的向兒子靠攏。風向标倒轉過來了,父親倒是時刻提醒起母親來,女兒有了,兒子也一樣不能少。這兒子可不是人家的,也是你十月懷胎生下來的不是。”
所以從小到大她就感到自己的家是最多陽光的地方。家裡這四口人不光一個也不能缺,隻有每個人組成的光,才讓她感到這個家是那麼與衆不同,是那麼多的美好和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