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個是劉靜楠,她今年十五歲,按照浙省這種強隊的訓練節奏,該上的難度也都拿出來了。開場是林轉、淩轉、反吊360再接分腿葉格爾空翻的長串,然後pak空翻換到低杠,可惜的就是因為個子偏矮,後躍換杠的成功率還太低,為了求穩隻用了蹬杠弧形換上高杠。做了大回環360計進難度分,下法算是亮點,為了備戰全運從後直兩周升級到了直體360旋下,向前一步站住。
“穩定性和質量還是不錯的。”全程跟着浙省隊備戰的關彥亭點頭誇獎,劉靜楠小聲說了句:“沒有,要是我哪天能像一姐那麼穩就好了。”馬屁拍得略顯刻意,惹得盧笛側目而視。許知禾卻沒有心思觀察她們的小九九,站到杠下,整個人就要完全進入全神貫注的比賽狀态了。
林轉,畢轉,分腿葉格爾,pak空翻,eedd的長串一氣呵成,兼有轉體、空翻、換杠的一串觀賞性不錯,看台周圍傳出了零星的掌聲。蹬杠shapo接騰身360,這次是正兒八經的标準做法。完成一個屈伸上擺倒立作為過渡,許知禾暗自咬牙,屈臂發力,開始第一次在正式賽場上完成“命名動作”的挑戰。
“哦!我們看到這是一個非常新穎的動作,向前騰身回環轉體360。這個動作如果能夠拿到國際賽場上亮相的話,應該是能夠被定到單個價值0.5分的E組,也會為我們華國隊在體操史冊中再添一個命名動作。”
國内比賽一般都是由央台的資深男體操解說員程茂老師擔任解說,他有個“快嘴算難度”的絕活兒,運動員一邊比,他一邊就能念出動作名稱和難度組别,當然還有連接加分,噼裡啪啦往上累加,等畫面中選手下法落地,難度分也就算出來了,幾乎從無謬誤。當年京城奧運會主場包攬男女團金牌的那兩場比賽讓他這幹貨滿滿的解說風格很是火了一把,當然,去年團體決賽羅绮跳馬零分之後他脫口而出的那句“完了!”也随着賽後各種盤點、反思、痛心的視頻火遍了全網。
反向大回環,前團兩周180下,本來連接都完成不錯的下法現在單做自然十分輕松,落地幾乎是完全的直體。“好!特别棒!”杠下保護的孫恪聞激動地比出了兩個大拇指,許知禾也終于咧開嘴放松地笑了。和孫導擊掌之後她馬上跑過去拿噴壺,幫着下面要上場的沈浮處理杠面——和自己的使用習慣相比,沈浮更喜歡偏濕一點的杠子,最後要把多餘的鎂粉拍掉,這些小細節,早已在幾年來的團體賽中成為習慣。
隻是周導在看到14.300的分數之後卻皺了眉頭,一點也沒有滿意的樣子。
“孫導,這穗穗回了國家隊兩個月,怎麼沒有一項的難度有進步啊。我看到新動作了,這個很好,可是怎麼加了個新動作難度還少了點一呢?這中看不中吃的事咱們可不幹呀。”
許是習慣了對許知禾嚴格要求,周培建即使在國家隊教練們面前說起話來也是完全不留情面。“她這本來就四項都是平平,也就杠子還稍微看得到點獎牌希望,這還不進反退,全運會怎麼能行?是不是狀态不對勁,跟不上訓練?”
“哎呀周導,您别急,這不是這次比賽的時間太緊了嘛,我們想着盡快讓她把這個動作拿上賽場,就是單獨做的。後面肯定還得整合啊,您就放心好了。”
孫導的臉色有些不好看,他似乎是想說話的,卻被言笑晏晏的餘導搶了先。許知禾熟稔地表現出“虛心聆聽”的模樣,規規矩矩地劈着叉坐在地上,用力壓着柔韌,頭都不敢多擡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