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他臉上那股子得意勁,宋熙雅甩手就把懷裡的洋娃娃扔旁邊了,一副誰稀罕的樣子,卻又不舍得扔的太遠,還有點心疼的看了洋娃娃一眼,好像怕它摔疼了。
看得卓立仁心裡這個好笑,卻不敢再笑出來了,各種好聽話就跟不要錢似的往外蹦,一直哄了小半個點,才看見笑模樣。
卓立仁又問宋熙雅,他記得在美國的時候,還幫着宋局長給她和她哥哥都買了一雙特别好看的皮鞋,宋熙雅嘟着嘴說,她爸把鞋給買小了,回來隻穿了一年就不能穿了,讓她好難過。
卓立仁有點沒明白,怎麼買小了還能穿一年?再說了,還有給自己閨女穿小鞋的?這是什麼邏輯?宋熙雅告訴他,父親去美國之前,母親就囑咐他,給兩個孩子買鞋一定要買大倆号的尺碼,這樣可以多穿個一年兩年的。
結果她父親不知道是因為心疼孩子,還是真的記錯了,可丁可卯的按照她和哥哥的尺碼買的,兩年前他們倆正是開始長身體的時候,她又沒纏足,兩個腳丫子恨不得每天都見長,可不就隻能穿一年嘛。
那是她長這麼大穿的第一雙皮鞋,而且還是美國的,平時還舍不得穿,走遠路也不穿,刮風下雨就更舍不得了,結果那一年裡她隻穿了十幾次。
穿的時候有多開心,不能穿的時候就有多心疼,即便是後來穿不了她也不舍得扔,一直放在她的床底下,時不時的拿出來看幾眼,心裡還是特别高興。
卓立仁聽她說完了,再看着她臉上那滿滿的不舍,心裡不由得有些黯然神傷,一個部長家的千金,居然會困頓至此,說出去誰會相信?
問題是這可不是解放後的人民政府的部長,是素來都以貪渎腐敗聞名的北洋政府的部長,這位宋局長表面上的風光後面,掩藏着難以言表的困窘和無奈。
這些還都是浮在面上,誰都能看見的問題,在不遠的将來還有看不見的,更深層次也更加兇險的隐憂在等着這位宋局長——袁世凱稱帝。
現在靠近大總統身邊的這些人裡,最少也得有一大半會在這件事上栽跟頭,原因很簡單,贊成袁世凱稱帝的人會暫時得到好處,但是很快就會随着袁世凱的死而倒黴。
而那些反對他稱帝的人,甚至連個緩沖期都沒有就直接倒黴了,就連袁世凱最喜歡的二公子袁克文都因為反對他爹稱帝,被軟禁在家裡半年多不能出門,别人就更不用說了。
袁世凱稱帝引起的這場風暴,在他死了以後不僅沒有很快平息,反而還越演越烈,進而逐漸演化成為遍及全國的一場動亂。
袁世凱留下的北洋軍閥,對抗孫中山留下的國民黨,中央與地方之間、地方與地方之間、一時間城頭變幻大王旗,後來還鬧出來一場直皖奉的三國演義。
一直到北伐軍完全占據上風,那位蔣某人在南京得到了大義名分,這一場鬧劇才算是消停下來,這期間由直皖奉三家輪流坐莊,走馬燈似的北京政府差不多亂成了一鍋粥。
等到連當總統都能依靠賄選的時候,像宋守業這樣清廉自守的官員,怎麼可能還會幸存下來,他這個位置實在是太關鍵了,誰坐到那個位置上,都得把铨叙局這個管人事的位子抓在自己手裡,鐵打的營盤流水的兵,由來如此蓋莫能外。
卓立仁不知道,在原來的曆史上,袁世凱死後,這位宋局長的結局如何,想來也不會有什麼好結果就是了,怎麼才能避免因為袁世凱的稱帝和很快死亡而倒黴呢?
最好能想一個什麼辦法,讓他提前離開北京這個是非之地,去外地赴任,現在這種形勢多少有點類似于三國,置身中樞雖然位高權重,卻是危機重重,主政地方偏安一隅,往往要比中央更加靈活主動,關鍵是更加安全。卓立仁開始在心裡琢磨,有沒有什麼辦法解決這個問題。
聽見宋局長在外邊客廳裡叫自己,卓立仁歉意的跟宋熙雅點點頭就出去了,卓立仁按照宋局長的示意坐到了他對面,就在這時候,卓立仁的心裡突然冒出來一個大膽的主意。
宋局長問卓立仁,這一次去天津是什麼事?卓立仁簡單跟他說了一些,當然沒敢實話實說,明知道這位不喜歡袁克文那套不着調的玩意,何必惹他不高興呢?
卓立仁故意把話題引到了宋局長身上,說這一次從天津回來在火車上,跟袁克文閑聊的時候還聊到了宋局長,這讓宋局長頗為奇怪,自己跟那位二公子并不是很熟悉啊,讓卓立仁說說是怎麼回事,卓立仁就按照自己剛才的突發奇想開始編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