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立仁告訴他自己沒事,讓他不要這麼大驚小怪的,先去看看那個瘦子怎麼樣了,别讓他再給糊弄過去,什麼時候沒注意,讓他再來這麼一下可就丢人了。
有了孫傑在身邊,卓立仁就不再關注那兩個人的事,轉身朝着對面那些人高聲說道:“山不轉水轉,路不通橋通,何必非得見個生死?錢好也得有命花不是?今天兄弟手上的家夥占了便宜,還請各位給兄弟一個面子讓一步,兄弟感激不盡!”
這就是江湖上的場面話,明明已經占了上風,說話也得把姿态放低,得讓對方面子上過得去。他也不擔心這些人裡會有人認識自己,一來他一直就離着路燈挺遠,根本就看不清楚他的臉,二來這些人都是最底層的小喽啰,見過自己的可能性很小。
對面又出來了一個人,抱拳拱手問道:“兩山不見面,倆人總能見,今天我等認栽了,還請老大給個方便,這兩個兄弟讓我們帶走。”
卓立仁哪裡肯讓他們把這兩個人帶回去,這倆人要是都死了還無所謂,給他們帶回去就是了,問題是還有一個活的呢,剛才聽那個瘦子的意思,他們倆絕對是好兄弟,讓他回去養好了傷,再回來找自己報仇嗎?
卓立仁現在可沒有那份善心,特别是這兩個人,都不是什麼善茬,一個比一個陰狠狡詐,卓立仁沒理由放過他們。心裡這麼想,話卻不能這麼說。
卓立仁笑着拱手說:“實在抱歉!剛才不得已,傷了這兩位兄弟,總得給個機會,讓兄弟補償一二,這樣好了,這兩位就由我來善後,死了厚葬,活的治傷,傷好了兄弟必有一份心意,敲鑼打鼓披紅戴花的回去不是更好?”
對面的人就知道,這兩個人是要不回去了,雖然心有不甘,怎奈對方火器在手,自己這邊隻有大砍刀和斧頭,剛才孫傑現身的時候,他身後又跟着出來幾十号人,人數家夥都不如對方,怎麼跟人家拼命?
那不是拼命是送命,萬般無奈之下,隻好說了幾句場面話,就帶着人撤了。卓立仁過去問孫傑怎麼樣了,孫傑說是手腕子斷了,他也處理不了,隻能回去再說。卓立仁讓他安排幾個人,把這兩個人先弄回去,等自己回去以後,問明白了再做打算。
回到了洋泾浜的碼頭那邊,林海已經把那幾家的貨,連同馬車還有船都給扣下了,隻動刀子沒開槍,把對方圍住以後,看到還有敢抄家夥玩命的,就把槍亮出來了,然後就都消停了。
自己這邊傷了幾個弟兄,都是皮外傷,簡單包紮一下就可以了,反正回去就有紅傷大夫等着。卓立仁問那兩個通風報信的家夥控制住沒有?林海說沒等到動手,就先把那兩個小子給敲昏了,就怕他們倆一嗓子喊出去,驚了對方就不好辦了。
這一晚上可以說是大獲全勝,卓立仁的心裡卻沒有絲毫的喜悅,這種毒品生意他是深惡痛絕,早就想把這個東西從中國徹底清除出去,可他現在還沒有這個能力。
如果他不幹,還會有無數的人想幹,尤其是那些軍閥,往往會依靠毒品的利潤養兵,在整個舊中國,幾乎就沒有哪個軍閥沒沾過鴉片生意,有的甚至還在自己的防區裡,雇傭老百姓大面積的種植鴉片,想要徹底解決這種毒品生意,除非是等到共産黨解放全國。
由鴉片想到了軍閥,然後就想到了,向中國提供鴉片的最大供貨商——沙遜洋行,卓立仁恨的牙根都疼,從林則徐那時候,就跟這個家族鬥法,可惜的是一直到現在,也沒鬥過他們。
很少有人知道,1840年那場鴉片戰争的起因,就是這個沙遜家族,或者說是這個家族為代表的,向中國販賣鴉片的英國利益集團。
沙遜家族是巴格達富庶而有名望的猶太家族之一,因為與當地最有權勢的人物發生矛盾,當時的族長大衛?沙遜,不得不于1832年舉家遷往印度,在孟買設立了沙遜洋行,主要是往中國傾銷鴉片和英國的紡織品,在坑害中國人的健康,造成白銀大量外流的同時,還對中國幾百年來,一直以家庭手工作坊為主的小紡織業,幾乎造成了滅頂之災。
在沙遜家族和英國東印度公司的全力推動下,僅1832年一年,就往中國銷售鴉片2萬箱,獲利數百萬英鎊,其中超過25%是屬于英國女王的。
英國政府意識到,中國市場的潛力和重要性,1833年8月,英國議會通過法律,廢除了東印度公司獨家對華貿易專利權,英國公司和沙遜家族成為向中國傾銷鴉片的絕對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