戀上你看書網

繁體版 簡體版
戀上你看書網 > 重生東北1910 > 第15章 臨陣磨槍

第15章 臨陣磨槍

章節錯誤,點此舉報(免註冊),舉報後維護人員會在兩分鐘內校正章節內容,請耐心等待,並刷新頁面。

卓立仁的父親很是意外,收到了多出來的這幾枝槍以後,還以為是自己的朋友特别慷慨,額外多給了這六支駁殼槍,他也沒多想,又派人給朋友送過去兩根金條,一個美麗的小誤會,讓兩個人皆大歡喜,都覺得自己慧眼識人,于是兩個好朋友來往日密,親愛有加。

第二天早上吃完飯,卓立仁和譚小春把六支駁殼槍都帶着,趕着馬車就奔木材廠去了。今天是木材廠的快槍隊打槍訓練的日子,和他們混在一起,槍聲不太容易引起别人注意。還不能離他們太近了,讓他們看見了人多嘴雜,讓呂大櫃知道了,更容易出問題。

來到了木材廠西邊的一個小樹林裡,他們倆先藏在林子裡沒露頭,等木材廠快槍隊的人都過來了,他們倆也準備好了,過一會那邊一開槍,他們倆就跟着開槍。

卓立仁已經讓陳強打過招呼,那邊的人不會過來幹擾他們倆。小樹林裡都是一些不大的柞樹,所以被稱為柞樹林,周圍也沒什麼人,除了卓家的木材廠附近也沒别的買賣了。卓立仁卻知道,這裡幾十年以後被稱為’卓樹林’。

瘟疫過後,卓立仁的父母沾染了瘟疫去世了,這個木材廠也被别人搶走,後面幾任東家掌櫃的,對工人都是極度刻薄,工人被極高強度的勞動累死累活的,卻拿不到多少錢,連給卓家幹活時的一半薪水都沒有。

後來日本人來了就更慘了,1932年日本人占據哈爾濱後,這家木材廠也被日本人強行沒收,這裡的工人就更慘了,東折西扣的,經常連工錢都拿不到手,隻給發一些發了黴的棒子面,還有摻了沙子的高粱米。

每個人的工作量大大增加,每年被累死的人都不在少數,各種工傷甚至被日本工頭活活打死,更是屢見不鮮。據統計,日本占據東北這十四年裡,這家木材廠工人死亡率都超過了百分之五。

卓家在的時候,木材廠的工人就超過了八百人,到了日本人時已經超過了三千多人,就是說日本人時期每年最少死亡150多人,這可不是一年啊,是每年都死這麼多人。

那些老工人懷念當年卓家老爺太太的仁義心腸,就把這一片小樹林改叫’卓樹林’,這個稱呼也就一直延續到了解放後。

卓立仁用粉筆在不同距離的樹上畫上圓圈,從十米到五十米,隔十米就在一棵樹上畫一個記号,外面槍一響他就開始用駁殼槍射擊,由近及遠每個記号打五槍,打完了兩個人過去查看,譚小春驚訝的看到,二十五槍全部擊中記号附近,距離中心最遠的,也不到一個巴掌遠。

卓立仁把槍交給譚小春,讓他學着自己的樣子開槍射擊,譚小春開槍之前,看着少爺打得那麼輕松自在,覺得自己應該也差不了太多,結果自己一上手,就完全不是那麼回事了,啪啪啪十顆子彈打完,幾乎全部脫靶,看着不知所措的譚小春,卓立仁一點都不意外。

這個駁殼槍其實很不好掌握,所以這種槍在很多國家都不受歡迎,就連第一個進行大規模仿制的俄國人都不太喜歡這種槍。主要的問題是這種槍的射擊距離比較近,後坐力大,射擊時槍口上跳得厲害,再次射擊的精準度太差。

隻是因為俄國國内已經開始大量仿制這種槍,加上容彈量大,故障率低不怕低溫這些優點,到了1910年,已經被沙皇政府内政部選定為全俄警察系統配槍。

前一世的卓立仁是一個特别了解,也特别喜愛這種槍的人。中國人很可能是最早發現如何克服這種槍的毛病,還能把這種槍使用的出神入化的。

在射擊時不再像一般人那樣直端直射,而是把槍橫過來放平,改成平端橫射,射擊時槍口上跳,可以橫向調整射擊角度,對于戰場上并排沖過來的敵人威脅極大。

這種槍還有一種特别加長彈匣,可以容納二十發子彈,所以又被稱為’大肚匣子’,到了1932年,出了帶連發的自動型号,被中國人稱為快慢機。

在戰場上,要是把這個槍機撥到連射,二十發子彈一股腦的打出去,和一挺小機關槍似的,那時候的捷克式輕機槍的彈匣容量,也不過是二十發子彈,短距離裡的殺傷力不亞于一挺輕機槍,或者是沖鋒槍。

這種駁殼槍的缺點是射擊距離有點近,理論射擊距離是200米,有效射擊距離120米,實際使用中也就是60—80米還可以,再遠就打不準了,就連卓立仁這樣,把這種駁殼槍玩得極熟練的人,最多也就是在100米左右,還算是比較有把握。

卓立仁很快就發現,自己對這種槍的熟練程度一點都沒少,看來還是在戰争中學到的東西記得紮實,想忘都忘不了,這可是保命的本事,把這都忘了就純粹是作死了。

一邊在心裡沾沾自喜,一邊手把手的開始教譚小春,學習這個駁殼槍的射擊要領,譚小春腦子好使,身體的協調性靈活性都不錯,頭一天就有很大的進步,兩個多小時下來,大部分子彈就能上靶了,讓卓立仁很是有點小得意。

『加入書簽,方便閱讀』
熱門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