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漢打開一看,才知丢了“黑貓嶺”和“永川河”。
稀軍接下來會有什麼動作,還不得而知。
他内心着急,卻不露聲色,在将謀适和捷大業的保護下登上城頭,叫烏斯太子楊逸出來說話。
楊逸不敢怠慢,跑出營帳,問郝漢意下如何?
郝漢回複他,隻要将暗殺皇後的兇手就地正法,南軍立即撤兵。
楊逸急于脫困,對守護在他身邊的章肅道:“章将軍,你精忠報國,我會奏請父皇,追認你為烈士,家屬世受皇恩。”
章肅聽得明白,面對郝漢喊道:“南丘王,兩軍對陣,刀劍無情!看清了,是我章肅殺了你的皇後,現在以命抵命,希望你說話算數。”
言罷揮劍自刎,血濺沙場。
郝漢敬佩章肅的忠義之舉,高聲命令道:“南丘各将士,立即組織撤退,班師回朝。将謀适與丙萬清速往聯系鸠集,傳朕口谕,原路退回陳湧郡。你兩與他同行,經陳湧回京。”
随之,郝漢又命化早安協助萬俟霸暫理信良郡事務;
命榮謙駐信良調查南烏戰事起因;
命醜子元去接替定永漢管理西州。
之後命軍士擡起皇後棺椁,退出“無名府”。
大軍火速回京,去北疆應對南稀之争。
高廈禦林軍被鸠集打得節節敗退,皇城危在旦夕。朝中百官急得如熱鍋上的螞蟻。
霍思珍不知如何是好,就跑去找病榻上的楊耀威想辦法。
楊夢影知道南丘軍打到京城來了,擔心楊逸有事,眼淚都急出來了。
兵臨城下,楊耀威比誰都緊張,卻無退敵之策。隻能強作鎮定,叫霍思珍和楊夢影放心,說線鎮濤一定會回師解危救急。
眼看高廈就要淪陷,飛馬趕到的将謀适和丙萬清傳了郝漢休戰撤離的口谕。
鸠集本是擅自發兵,雖不情願,也不敢抗旨。隻得忍氣吞聲,收兵撤退。
楊逸仍讓甯别帶抄手豐駐守“無名府”,之後大軍回京。
他向父皇楊耀威陳述了整場戰争的經過。
霍思珍隻恨這場戰争結束得太快,讓她的如意算盤落了空,竟似完全忘了剛才的危險。
由此可見,危險女人的内心危險過刀兵。
楊耀威感于章肅的赤誠,追封其為“忠勇侯”。冊其家屬永受皇祿。
一場不到三個月的戰争,烏方損兵折将,還被稀拉趁火打劫,訛去大片沃土。
可南丘一樣七損八傷。皇後亡命異邦。還被稀拉所趁。并沒有撈到半點好處回國。
那麼,南丘為什麼要發動邊境騷擾,挑起這場戰争呢?是自己輕率了,或是郝漢輕率了,還是兩人都輕率了呢?楊耀威一時找不到答案。
或許他永遠也找不到答案,因為與西州守将萬俟霸發生過争論的玉滔瀾及其将士,全部陣亡了。
南丘大軍回到禺州,稍事休整。
郝漢即令史布信領大将系萬登和偏将冒南江及保歸中,帶領剛撤出烏斯之二十餘萬兵,火速趕往北州,抗擊稀軍侵略。
鸠集回到陳湧,命刑享年、仇壯志、哀和晉及仍去來暫管南海水師。
他則與将謀适和丙萬清一道入京。一向郝漢請擅自出兵之罪,再是參加女兒鸠揪的葬禮。寄托哀思!
郝漢言鸠集擅自出兵有錯,但逼退烏軍有功,功過相抵,不予追究。着其傾全力為皇後治喪,彰其忠貞,表其功勳,慰其英靈。
南丘大軍到達北州時,稀拉軍已吞并“黑貓嶺“和“永川河”。并自立新界,築障設防。
史布信意欲合北州駐軍,與稀軍決戰。
執州姚東浩分析雙方兵力,結合當前南烏交惡的國情,建議維持現狀,忍氣吞聲,備而不攻,休養生息。待時機成熟,再奪回失地。
史布信權衡利弊,知戰之難勝,奪恐再失,便采納了姚東浩的意見。
郝漢接到史布信請求暫息戰事、屯兵北州、以守為攻、擴軍備戰、強而後奪的奏折。
他覺得就當前局勢,隻能如此。便準了。
史布信收到郝漢回複,便不顧慮,一心擴軍練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