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梁京城,初春暖陽時節。
辰時,城門開啟,城内外百姓通行。
城外所住之民熙熙攘攘進城來。菜農用扁擔挑着自家種的菜果進城販賣,賣柴的推着裝滿整齊木柴的木闆車往前行,獵戶用竹簍背着自家打獵而來的野味大步向前。
繁華街道上,攤販叫賣聲此起彼伏,茶攤、面館有人聚集而坐,說笑聲接連,裝扮不同的婦人挎着竹籃,沿街而逛,偶有孩童三五成群,結伴嬉鬧玩耍。
有輛車身雕刻有成片祥雲的華麗馬車自遠處來,馬車前後有騎馬的侍衛随行護衛。
入城前,被城門守衛攔下。
前方侍衛下馬,從懷中取出入城文書遞交給守衛。守衛看過确認後,放行。
馬車入城門,在騎馬侍衛的帶領下朝前去。繼而于岔路口右行,途徑一片湖泊後,抵達此行的目的地——禮部尚書府。
尚書府門前,已有人在等候。那人身穿棕色衣裳,約摸五十出頭的年歲,臉上帶着恭敬的笑容,想來是禮部尚書府的管家。看見馬車停下,他立即招手跟身邊的小厮示意,小厮會意,拔腿就往府裡去通報。
侍衛下馬,走到馬車車窗邊,出聲提醒道:“小姐,已經到禮部尚書府了。”
另一個侍衛搬來車凳放在馬車邊。
在府門前等候的管家走上前,在馬車旁站定腳步,腰背稍彎,姿态恭敬道:“三小姐,我是尚書府的管家,關昴,奉大人和夫人之命在此處恭迎三小姐回家。”
馬車内安靜,并無聲響傳出。
關昴疑惑着擡頭偏側,想要探看馬車情況時,有人從裡面走出。他立刻低下頭。
腳步聲起,停留在關昴身前。随後身影覆蓋而下。
關昴小心翼翼的擡起頭,卻見身前之人穿着一身粉色衣裙,梳着雙側圓環發髻,髻中系着粉色發帶。其過七尺之軀,甚至比他還要高出一個頭。
關昴震驚着多年不見的三小姐如今竟已成長為如此高大威猛之時,又見身前人走到旁邊,恭恭敬敬的站着等候。
又有人從馬車内走出。
女子有着一雙漂亮清澈的丹鳳眼,右眼眼睛一點朱砂淚痣,眉黑如柳彎,鼻尖挺立,紅唇細潤,膚若凝脂,白皙幹淨,精緻得如同雕刻。輕巧發髻束于腦後,唯有一支梨花木所雕素色發簪别入其中,其餘墨色長發披散而下,落于腰後。
她着一襲蘿蘭紫長裙,臂彎間挂着條淡紫披帛。素雅而清淡,有種與世無争的脫塵之感。
關昴被其容貌與氣質驚豔住,眼睛都睜大了好些。
其身後的小厮們也被吸引了注意力,驚訝而詫異着。他們的二小姐已經是京城有名的美人,不曾想這位常年在外養病的三小姐容貌更甚。
關昴回過神,匆忙着眨了幾下眼睛,這才反應過來這位穿着蘿蘭紫衣裳的女子才是他們的三小姐,姜歲。
先前那位,大抵是她的侍女。
關昴立即拱手行禮:“關昴,見過三小姐。”
姜歲手輕擡,先前下馬車的高大粉衣女子立即走上前,向其伸出手去。
姜歲将手輕搭在她手臂,借扶着踩住車凳,走下馬車。
“關管家,不必如此客氣。”姜歲聲音清淺柔和,隐約間帶着點笑意。
關昴直起身,臉上是恭敬而溫和的笑容。随後他側身身後示意向府門,做出“請”的手勢:“三小姐,裡面請,大人和夫人已經在等您了。”
姜歲點頭:“嗯。”
關昴為姜歲帶路,邁進府門後往尚書府後院而去。
後院客廳,禮部尚書府的主人姜丞運和夫人洛清怡,大公子姜允舟,二小姐姜月瑤都在。
看見關昴領着人過來,洛清怡幾乎是立刻就站起身,眼神好奇而帶着些激動之意往外探看,步子也不自覺往外走出幾步。
姜丞運随後起身,跟随洛清怡往外走去。
姜允舟與姜月瑤對視一眼,接連起身随父親母親一同過去。
後院客廳前,關昴看着已經走出來的四位主子,提前站定腳步,向他們行禮後,側身去到一旁。
随後姜歲走上前來,擡眸和他們對上目光。
她的視線從他們身上輕飄飄掃過,将他們的神情與表情反應看在眼中。
姜丞運神色嚴肅,洛清怡似有些激動,姜允舟和姜丞運眉眼相似,少年的模樣卻格外沉穩,見着姜歲時與她點頭示意了下,而姜月瑤臉上卻是一種姜歲看不太明白的情緒,雖是笑着的,可卻覺得那種笑容有點奇怪。
像是有什麼東西藏匿在那笑容之下。
最後姜歲的視線落在姜丞運與洛清怡面上,眼神深深,安靜之中仔細打量着他們的面相。
姜歲與姜月瑤是同胞姐妹,姜月瑤先出生片刻,是姐姐。
姜歲在其後,卻遭逢出生不順,天生心脈有損,自幼便體弱多病。姜丞運曾為她尋來太醫,太醫言她此生或許難過桃李年華。
多次求醫無果後,姜丞運和洛清怡商量過後,在姜歲四歲的時候将她送去遠在南郡的外祖父家,在那四季溫暖如春、适宜休養生息的地方調理身體。
一個半月前,姜歲在南郡的外祖父家過了自己的及笄生辰。
北梁京城與南郡間相隔甚遠,往返路途将近一月時間。故而在這十一年間,姜歲隻見過父親姜丞運三次,母親洛清怡七次,兄長姜允舟和同胞姐姐姜月瑤也隻在小時候的年節時見過幾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