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了許久,葉林才敢回頭去看,那一對人馬已經消失在街道上,此人有如此威勢,他莫不就是四皇子胤禛?
葉林心中激動不已。想着就算不是,但也肯定是哪位大人物。據說四爺和八爺的宅子緊挨着,難道會是八爺?不對,都說八爺特别禮賢下士,親和的很,不會那麼嚴肅的。葉林心中覺得,還是四爺的可能性更大。
不管此人到底是誰。現在葉林所困擾的是:他與四爺之間的距離,就仿佛如天與地之般遙遠,看來這事得慢慢謀劃才行,當務之急還是先找個營生賺銀子過渡一下,再結交些人脈,看看有沒有什麼其他機緣。
于是葉林離開了這裡,這兩日在十六條主幹大街上好好逛了一下。
特别是到那富貴人雲集的棋盤街上好好打聽了一番,正巧這街道外有家書鋪,名叫做雅齋書肆,算得上京城最大的規模了,上下兩層樓,一進去墨香、書香撲鼻,四處雕刻的精美的花紋,牆上懸挂着許多名家字畫。
裡面的人也很有禮貌,可能是見多了貧寒書生,并不因為他一身穿着樸素就拿冷眼瞧他。
而最叫葉林心生喜悅的,是那擺放的整整齊齊,滿滿的各類書籍。葉林粗粗的走過一遍,看着有上千本書,涵蓋了各類典籍,這可讓他十分驚訝。
進去之後在裡面可以逛上一天,後面還連着一個院子,裡頭又分了些雅座,逛累了,可以在此歇歇腳,喝口茶。
正巧,這幾個月很多學子進京參加會試,到明年殿試結束,這六個月客流量增大許多,因此每三年的這個時候,雅齋書肆都會多招幾名臨時夥計打下手。
需要識文斷字,能認得書名,給顧客引路的,給的銀兩也不算少了,半年時間,四兩銀子。但每月隻發五百錢,滿六個月才能拿滿四兩。好處是靈活度高,若是要離開,提前幾日說便好。
葉林覺得這份差事很不錯,既能讓他賺點兒生活費,還能免費看書,方便他在腦海中将書抄錄下來,就能省了不少買書的錢。
而且因是早晚班制的,葉林每日還有小半天時間,可以自己安排。他可以利用這段時間熟悉京城人事,一箭三雕!
因着不是招固定員工,書肆的管事隻是簡單查問了葉林的識字能力和基本情況,見着他應答自如,就錄用了他。其實這個職位很是搶手,畢竟有許多貧苦學子可以通過此方式,在下工後坐在後面休息間免費看書。
而這書肆的老闆想出這種設計,既得了便宜的人手幫工,又給了這些貧苦學子一些幫助,如果是将來這些學子能有出頭之日,肯定也會再光顧他的店,算計得也是十分精明了。
經過簡單的培訓,葉林先是熟悉了整個書樓,還有上下兩層各處的藏書種類,再由管事的給他講解,見到各色人等該如何稱呼,書類價目等等。
葉林便開始了他“店小二”的生活,好再能來書肆的一般都是些文化人,自持身份,到少見争鬥口角,對待店夥計也比較客氣。
葉林閑時,就可以找個角落自己翻閱書籍,還是比較舒心的。
收工後,葉林就在這城中大街小巷轉悠起來,熟悉各街各巷各有什麼店鋪機構,有時會在茶館裡叫上一杯茶,聽聽最新消息。
葉林記憶力超群,很快将這書店裡各類書的方位都記了下來,店裡的夥計們要幫客人尋書,若是找不到,就會來問他,他一準兒能答清楚,書是在第幾層第幾個貨架上的第幾排。其他夥計們啧啧稱奇,在他站那看書時,也會給他打掩護。
掌櫃的見葉林手腳勤快,每次上新書,葉林都會分門别類整理的整整齊齊,也對他感官頗好,也放手讓他去做一些老夥計才能做的活。
葉林也根據現代書店的習慣布局,嘗試調整了一些書目和裝飾品的擺放位置,效果還可以。
葉林細細看過厚厚幾本存貨單,這店裡的、分店的、加上庫房不輕易拿出來的貴重珍惜典籍,大約有近五千冊書籍。
四書五經做學問的占了多數,但也有各方地志,詩詞歌賦,曆史農耕,遊記畫本子等等,甚至還有幾本對掌櫃的收藏在最高處匣子裡的外文書籍,許是意大利文,反正葉林是看不懂。
他倒是想着,若有機會,可以找找現在的英文書籍看看,他作為高等學府的優秀畢業生,合格的碼農,英文還是可以的。
據說傳教士可是帶了不少書籍來的,天文地理、數學物理好像都有。隻是沒人能翻譯,又不是太重視,估計都放着發黴了,也不知道能不能找來。
他倒是可以跟最近結交的幾個朋友打聽打聽,要是有,是不是也能從這個方向入手?可惜他不會俄語,要不然也可以跟理藩院的小吏搭上線。
還是得多結交些人才有消息和門路啊!
葉林還在糾結,卻不知他很快就認識了關鍵人物,一步一個腳印的踏入了貝勒府的大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