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章
滄州位屬大晟南方,常年濕雨,加上這地方大江大河彙聚,地勢平坦開闊,多種稻谷,收成好時可供整個大晟大半年的糧食,可謂是天下糧倉。
隻可惜,正因此地地勢平坦,四周也無高山峻嶺,以緻經常發生洪澇淤積,一旦上遊連綿雨勢,滄州必受洪災。大晟乃至前朝曆代也都曾想盡辦法治理,但大多收效甚微,此地依舊常年汛澇,隻能在汛期前提前預防,災後多加撫恤。
滄州知州趙明琰是個三十多歲的中年人,一身書卷氣質,頭戴方巾,衣着樸素,長相普通,帶着兩撇胡子,眉眼和善,看上去有些平和正直,這種人在箫雁舟眼裡多半是個愣頭愣腦的愚鈍清官,本性不壞卻也不太聰明。
因為是奉旨暗訪,淩風澈他們隻得喬裝打扮成一路商隊,趁着中午城門口人多,自然而然地混進了滄州城,正巧趕上趙明琰帶着人馬在城南給難民施粥。
說起難民,淩風澈他們這一路過來倒是沒見到什麼難民,如今看着這人山人海排隊領粥的,可見這趙明琰是早就安排了城外難民到這滄州城裡面來了。
“倒是個愛民護民的官兒,就是不知道怎麼就跟那逆賊混到了一塊去了,竟還上書陛下為其請功,隻怕是個愚鈍的昏官。”
箫雁舟跟淩風澈幾人一起坐在路邊的茶攤上喝茶,一邊看着難民領粥,一邊看着施粥的趙明琰冷嘲熱諷道。
淩風澈皺了皺眉,看這箫雁舟如今是一點都不裝了,不由得冷道:“箫大人未免也太武斷了吧,如今我們才剛進滄州城,尚未仔細調查,趙明琰是不是好官,那傅雲岚又是否有謀逆之舉,都尚無實證,你便着急下定論,到底還是太着急了些吧,不妨再耐心看看,也免得再判錯案。”
剩下幾人被淩風澈這一番話驚的茶都差點噴出來,隻知道這位淩大人不常說話,還以為是生性沉悶,不喜與人溝通,萬萬沒想到竟還有這麼毒舌的一面,一語雙關,不僅點明案子還未開始查,不要着急下定論,一面還暗戳戳地指責了箫雁舟之前冤枉自己的錯,直說的箫雁舟臉色瞬間鐵青,氣氛一下子就降到了極低,衆人看熱鬧卻也不想事情鬧大,隻能屏住呼吸裝沒聽見,低頭默默喝茶。
箫雁舟鐵青着臉,想要與之争辯,可淩風澈半點不想理他,自顧自地拿起茶碗往難民聚集的幾處棚戶走去。
隻見他走到一戶人家門口,直接就與那戶人家坐在門口休息的男人聊了起來,也不知淩風澈使的什麼招數,那男人起初還對他這個陌生人有些忌憚懷疑,幾句話的功夫便跟他有說有笑,稱兄道弟了起來,聊了一會兒,那大哥也終于依依不舍地送别了淩風澈。
淩風澈端着空了的茶杯走了回來,刑部的幾人趕緊湊上前問:“淩大人,可問到了什麼了嗎?”
淩風澈點頭,“這些人都是滄州附近的農戶,洪水來之前就接到了滄州府衙的通知,令他們迅速入城避禍,起初這些人都還不信,結果接連十幾日不停暴雨,農田都被淹了,這些人才反應過來,趕在洪水湧過來的前一天逃到了這裡。”
刑部這幾人裡有個個子小小的,名喚張鶴,日常負責淩風澈的起居,與他相處多日也親近不少,聞言驚訝道:“這麼說,這位趙大人莫非是有預測之能?不然他怎麼就能這麼精準預判出這洪水來的時間?”
淩風澈卻是搖搖頭,解釋道:“這預測洪峰不是什麼難事,但凡仔細研究過當地多年的洪災記錄,便能提前預判下一次洪水到來的時間。”
張鶴哦了一聲,恍然大悟:“那這位趙大人也算是愛民如子了,那麼多記錄都一一研究還熟記于心,也是下了不小的功夫,這種愛民之心,别的知州可未必學的來。”
一旁的箫雁舟卻是不以為意,“愛不愛民又不是看這些表面文章的,單就此人替逆賊之子求情一事,便是這趙明琰再是如何的愛民如子,也不過是個昏庸的清官,這種人愛民卻愚蠢,到最後隻會害了當地百姓,不如不做這蠢清官的好。”
說着他又看向淩風澈,語氣不善道:“莫要忘了我們此番任務不光是調查這位趙大人治水如何,更重要的是調查傅雲岚。”
自從上次在嚴州看清了此人面目,淩風澈便知道箫雁舟才不是什麼好商好量的謙謙君子,他這人表面看上去溫潤如玉,實則内心狹隘自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