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9章
他們現在沒有證據可以證明周聞就是地下操控無蹤樓殺手之人,但周聞他們也同樣不能那他們就是那天想要殺人滅口的事來作為證據指證淩風澈,當日的情況一如客棧殺人案一樣,隻有天知地知,你知我知,誰也不能證明對方的話是真是假,所以這啞巴虧隻能箫雁舟他們自己吃下去。
而淩風澈也一樣不能對成玄帝說出當日刺殺自己的就是周聞派來的殺手還有箫雁舟的心腹,否則便又會被箫雁舟他們指責污蔑,眼下最重要的是證明徐顯一案不是他所為,其餘的事隻能留到後面再說了。
果然他這番“狡辯”頓時讓周聞有一種吃了隻綠頭蒼蠅一樣的難受,反駁也不是,承認也不是,隻憋得臉色漲紅。
箫雁舟還想再說什麼,突然殿外傳來一個略顯蒼老的聲音,“老臣來遲,萬望陛下寬恕,小子愚鈍無能,還想學人斷案,實在是讓諸位看笑話了,也請陛下恕罪。”
衆人回頭,就隻見箫太傅一身紫袍官服,緩緩從大殿外走了進來,走到箫雁舟面前,隻是幽幽的看了他一眼,箫雁舟便覺像是一座大山重重壓下,羞愧不甘憤怒一股腦都湧上心頭,卻被這大山一樣的威勢壓得啞口無言,隻得不甘地躬身退下,讓出位置給父親來收拾殘局。
成玄帝原本已經打算開口定案了,不想箫太傅突然出現,不得不停下來,轉而對着箫太傅笑道:“太傅怎麼來了?聽聞太傅身體不适,如今可大好了?”
蕭太傅走到臉色不虞的箫雁舟身邊,冷冷橫了他一眼,轉過身來已是雲淡風輕的樣子,拱手回道:“多謝陛下挂心,微臣隻是偶感風寒,如今已經大好,全賴聖上之福。”
箫太傅不比箫雁舟,年輕時便是前朝赫赫有名的才子,又再世諸葛的名号,當年前朝皇帝昏庸無能,橫征暴斂,以至于民不聊生,各路群雄紛紛揭竿而起,當時的先帝還隻是一戶落沒人家的孩子,自小與箫太傅在書塾相識,結為知己。
動蕩時局兩人皆感科舉無門,壯志難酬,這時先帝便先出了舊地,想出去闖蕩一番事業,結果竟真的結識了一大幫弟兄,其中便有當初的靖安王,兩人因一場意外相識,互救性命,又發現對方武藝超群,引以為知己,結拜為異性兄弟,同闖天下。
先帝仁義,又善用人,漸漸羽翼漸豐,見軍中缺一智囊,便書信老家,請了當時避世的箫太傅出關相助。
得智囊幫助,先帝的軍隊無往不利,陣前又有靖安王及一衆猛将開路,一路消滅了諸侯,順利打入前朝舊宮,滅了昏帝,成就了大晟基業!
這其中箫太傅的機智善謀,不可謂是最至關重要的,也正因他有此經曆,也使得他一身氣質絕然,光是站在那裡便給人一種無形的壓迫感,是久居高位,縱橫捭阖的上位者之氣,便是如今已登帝位多年的成玄帝,也是不能相比的。
衆人見蕭太傅出面了,心裡皆開始算計,莫不是來替兒子收拾殘局的?還是來攪亂局勢至淩風澈于死地的?
劉大人額頭突然冒出一陣冷汗,真若是蕭太傅出手,就算淩風澈有千八百個證據自證也沒辦法了。
他偷偷看了一眼站在一旁的淩風澈,卻隻見他面色如常,似乎一點也沒受到影響,一如大殿裡的金龍雕柱,站得筆直且正義凜然。
劉大人暗贊一聲:好骨氣!一面輕輕擦去了自己額頭的汗珠。
成玄帝見箫太傅出場衆人皆不敢言語了,隻得自己頂上,“太傅大好了就好,正巧此刻我們在會審淩風澈與嚴州徐顯被殺一案,淩風澈舉證頗多,朕以為他殺人的嫌疑并不大,兇手可能另有其人,不知太傅對此有何看法?”
這話說的擺明了是承認淩風澈并沒有殺人,也是成玄帝在有意試探蕭太傅的意思。
衆人心眼幾乎都提到了嗓子眼兒,方才蕭太傅出場所言,衆人隻當他是在玩笑,是想為自己兒子開脫的說辭罷了,但若是此刻蕭太傅贊同那就是闆上釘釘的承認自己兒子查案失誤,那可就是變形在斷送自己兒子的前途了,天底下哪裡會有這樣的父親,因此衆人皆等着看箫太傅要如何反駁方才淩風澈的舉證,等着看箫太傅與陛下之間的博弈。
劉大人隻覺額頭上的汗越發多了,站在那裡不停思考着等會兒要如何幫淩風澈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