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各項政策的公布和工坊的興建,巴羅縣的百姓們忙碌又興奮。
他們聚在村頭巷尾,議論聲此起彼伏,臉上的笑容都快開花了。
村口的大槐樹下。
幾位老人搖着扇子,邊乘涼邊聊着天。
李大爺眯着眼,一臉感慨地說。
“老張啊,你聽說了嗎?俺們村頭的那塊荒地,以後要建成織布工坊,聽說招了不少人呢!”
張大爺接過話茬,語氣中帶着幾分羨慕。
“可不是嘛,老王家的二女兒就去報名了,說是每天不僅有飯吃,還能學手藝,掙工錢呢!”
“是啊,掙的還不比男的少,真是想不到啊!早知道當初也多生幾個女娃了。”
“真是沒想到啊,俺們這窮鄉僻壤的,也能有這樣的好事!”
“安樂城來的這些人,一個個都挺和氣的,還教俺們怎麼種地、怎麼用農具、怎麼腐熟肥料,真是貼心。”
這時,一群年輕人從工坊歸來,也興高采烈地加入了讨論。
“俺聽說,安樂城還打算在隔壁村開挖,建個果基魚塘呢!到時候,俺們就有新鮮的水果、魚和豬肉吃啦!”
老人們沒聽懂。
“三娃子,果基魚塘是啥?”
三娃子開心地給大家解釋。
“就是将低窪的地方挖成水塘,拿來養魚。挖出的土沿着水塘堆成堤岸,作為地基。”
“岸邊地基種上果樹,這就叫‘果基魚塘’啦!”
“池塘邊還可以種上蓮藕等水生蔬菜,池塘上還可以用木頭再架起豬圈,用來養豬。”
“這樣養豬不會占用耕地,豬糞直接落入池塘可以喂魚。堤外農田再種植水稻,水塘裡的水可以直接灌溉農田,可以做到旱澇保收。”
“這樣,塘基種果樹、塘上養豬、豬糞養魚、魚糞肥塘、塘水灌溉、塘泥肥田又肥樹!”
“這樣,不僅稻田肥了,收成也上去了,還能再賣魚、賣水果賺錢!”
老人們都聽驚呆了。
“隔壁村那不好用的低窪地,居然還能改造成這樣啊?”
三娃子很激動。
“是啊!據說,以後能賺到的錢,可以達到原先的十倍沒問題呢!”
老人們越發震驚了。
“這麼厲害啊!”
“那隔壁村不是發達啦?俺們村咋就沒遇到這樣的好事哩?”
另外一個年輕男子笑着道。
“俺們村也有,俺聽說他們要在俺們村的後山上種果樹,說是要發展果林業,到時候,俺們也能吃上自家種的水果了!”
老人們也很激動。
“這可真是太好了!”
這時,一群婦女邊說邊笑着走來。
“真的嗎?俺們的娃都能去書院啦?這可真是太好了!”
“是啊!俺一直擔心家裡的孩子沒書讀,将來沒出息。現在俺們村裡也要建免費的學堂了,孩子們能上學,俺這心裡頭啊,比啥都高興!”
“安樂城派了好多師傅來教俺們技術呢,以後俺們也能成為有手藝的人!不怕養不活自己啦!”
“是啊!城主可真大方,都說教會徒弟,餓死師傅,他們一點都不擔心這個呢!”
“對對!俺還聽說城主親自考察了咱們縣的地形,說是要建什麼新工坊,專門利用俺們這裡的優勢。你們說,這得多有遠見啊!”
她的語氣裡,充滿了對張雪晴的敬佩。
“城主真好啊!俺們可得好好幹,不能辜負了她的期望!”
大家紛紛點頭表示贊同,眼神更加堅定了。
夜幕降臨。
村子裡的燈火漸漸亮起。
人們的熱情卻絲毫未減。
百姓們的讨論聲繼續着。
他們圍坐在一起,繼續分享着各自的見聞和感受。
每個人的臉上,都洋溢着前所未有的希望和動力。
*
随着巴羅縣的歸順,漸漸的,其他一些原本緊閉的城門後,也開始有了細微的動靜。
陸續又有好幾個城邑,選擇歸順安樂城。
張雪晴第一時間,就過去宣告了。
不過,後期的各項建設,她實在分身乏術,也隻能派了幾個負責人去總領全局。
其實張雪晴心裡很驚訝,她真的沒想到,周明軒随口提的去叫陣勸降的建議,居然還真的可行。
作為在前兩個世界都在和平年代度過的人,她骨子裡就反對戰争。
雖然她也知道如果安樂城主動擴大勢力範圍,對百姓們也是好事。
但讓她主動去挑起戰端,讓她看見一些戰士同胞們、無辜的百姓因她的決策而死去,她實在做不到。
像現在這樣,這幾個城邑能和平地歸順安樂城,她也是很開心的。
不過,讓張雪晴更想不到的事,還在後面。
*
林縣。
最為戲劇性的一件事情發生了。
不管百姓們的呼聲有多高,林縣的首領,堅決反對歸順安樂城。
這其實也正常,畢竟到現在為止,願意歸順的城邑,也就那麼幾個。
但凡首領有點野心的,都不願意去仰人鼻息。
然而,就在一個夜晚,一場突如其來的變故,徹底扭轉了林縣的局勢。
林縣的二把手,趁着夜色深沉,悄無聲息地潛入了首領的住處。
朦胧的月色下,他的身影顯得異常堅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