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此,陳麗和學生打成了一片。
她以後的課,學生們都聽得很認真。
她對學生的很多忠告,學生們也都記在了心裡。
多年以後,這些學生們,都已長大成人、步入社會、結婚生子。
大家每年都會相約一起,來看望他們最敬愛的陳麗老師。
大家圍坐在一起,叽叽喳喳的。
恍如當年的那個午後,大家一起讨論着水神。
那個午後,是這些學生們,一生的轉折點。
多虧了水神,也多虧了陳雅老師。
讓他們不再荒度人生。
及時找到了自己人生的目标。
***
張雪晴繼續拍着郭導的電影。
期間時不時抽空,出來拍秦導的《巾帼》綜藝。
《巾帼》的拍攝,異常順利。
演員們都是現成的,根本不需要秦銘去另外找人了。
這就節省了大量的時間。
一衆老戲骨們,都希望能夠一直留下來,直到這部綜藝結束。
還有很多其他的老戲骨們,聽說了這裡的情況之後,都紛紛跑來找秦銘打聽。
看是否能安排一個角色。
片酬什麼的,都是其次。
哪怕是零片酬,能參與就好。
主要是,大家都聽說了劇組的氛圍異常好,飙戲飚得人精神舒暢,渾身都充滿了幹勁,都想來體會體會。
老戲骨們大多都是戲癡。
好劇本、好劇組,可遇而不可求。
《巾帼》在一衆老戲骨的口口相傳之下,都快成了表演的聖殿了。
劇本都已寫好。
秦銘隻需要準備好每一期的場景、道具、服裝即可。
一期接一期的,拍攝速度飛快。
秦銘都覺得不可思議。
質量如此高,竟然還能拍攝得如此順利、絲滑、快速?
這簡直颠覆了他整個導演生涯的認知了。
郭導的電影還沒殺青,《巾帼》的這一季綜藝就已經拍完了。
《巾帼》之後的幾期,張雪晴先後飾演了婦好、衛子夫、王昭君、武則天、文成公主、王貞儀、劉娥、李清照、梁紅玉、馬皇後、秦良玉、秋瑾。
是的,不隻是拍了十期。
加上第一期的嫘祖,《巾帼》總共拍攝了十三期。
這也是張雪晴提出來的。
最開始,她隻寫了十期曆史人物的劇本。
但是,網友們的呼聲實在是太高了。
十期根本滿足不了他們。
于是張雪晴提議,除了最開始定下來的十期曆史巾帼人物,還讓網友們投票決定,看再多拍哪些人物。
如此,不僅能讓這個節目的熱度更高,也能激勵大家,多關注曆史上的巾帼人物。
從而,也能讓更多的人,去主動了解曆史,了解華夏文明。
傳承和發揚這份寶貴的文化遺産。
這也是秦銘一直追求的。
台裡領導最後商議了一下,覺得這個設計很好,全力支持。
此後,網絡上,又是沸沸揚揚了好一陣。
大家投票的熱情,如同盛夏的火焰。
空前高漲。
《巾帼》的官博,都因此癱瘓了好幾次。
大家都鉚足了勁。
想讓自己心儀的曆史人物,由張雪晴來演繹。
投票頁面上的數字不斷跳躍着。
仿佛跳動的心髒。
不斷刷新着各個人物的得票數。
社交媒體上,關于投票的讨論和分享層出不窮。
大家都熱情如火。
紛紛點擊鼠标,為自己支持的人物,投上寶貴的一票。
網友們除了自己投票,還積極轉發投票鍊接。
邀請親朋好友參與其中。
共同為心儀的曆史人物,加油助威。
随着投票的進行,越來越多的人,被吸引了進來。
許久都不聯系的親戚、朋友,都因為這個投票,開始又一次有了交集。
參與者們紛紛留言、評論。
同時,也與其他支持者,展開友好的交流和辯論。
年輕人們突然發現,以前他們不屑一顧的長輩,有一些竟然對曆史的了解如此透徹。
也不禁刮目相看。
對長輩們,也開始由衷地敬重起來。
《巾帼》的綜藝節目,在一期又一期的播出後,熱度不降反升。
每一期的播出,都帶動了新一波的輿論熱潮。
社會上,開始形成一股強大的輿論力量。
這股力量,不僅能夠推動華國傳統文化的發展,還能夠引發社會的高度關注和思考。
***
張雪晴沒有讓觀衆們失望。
她将每一個曆史人物,都演繹得入木三分,令人驚歎。
婦好女将軍的堅毅、果敢、聰明和勇敢,被張雪晴展現得淋漓盡緻。
無論是處理國家大事的果斷睿智,還是面對敵人的英勇無畏。
她都通過細膩的表演,将這些特點,展現得栩栩如生。
緊張的情節設計。
錯綜複雜的人物關系。
極富張力的台詞。
讓觀衆們欲罷不能。
在與敵人的對決中,她更是通過精湛的武術表演,讓觀衆感受到,婦好作為一位軍事統帥的威武霸氣。
一衆老戲骨,也是一次又一次,出現在觀衆們面前。
但是,他們和張雪晴一樣,都演繹得非常好。
哪怕都是一樣的演員,也絲毫不會讓觀衆們出戲。
張雪晴和老戲骨們,一出場,一個眼神,就讓觀衆們感受到,這次又是完全不一樣的人物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