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錦繡前程”那金黃的雞肉和翠綠的蔬菜。
“龍鳳呈祥”那無與倫比的刀工。
“玉液瓊漿”那一滴滴晶瑩剔透的湯汁。
“百花争豔”那色彩缤紛的花朵……
這些色彩共同構成了一幅五彩斑斓的畫卷,讓人不禁眼前一亮。
單單在視覺上就引發了大家對美食的無限遐想。
迫不及待地吃一口。
令人陶醉的味道,瞬間在口腔中炸裂開來。
每一口都充滿了層次感。
“佛跳牆”濃郁醇厚的湯汁一入口,瞬間就喚醒了大家的味蕾。
海鮮鮮嫩、肉類綿軟。
“百花争豔”不僅是一種味覺的享受,更是一種全方位的感官體驗。
酥脆的外皮包裹着鮮嫩軟糯的内餡,在口中交織、融合,讓人回味無窮。
更為神奇的是,這些美味一起吃時,豐富的味道在口中會不斷變化。
時而淡雅,時而濃郁,時而辛辣,時而甜美。
讓人仿佛置身于一個變幻莫測的味覺世界之中。
每一刻都有新的發現和驚喜。
外國網友們直接瘋狂了。
【天哪!原來這就是華國美食!】
【哇!每一道菜都是一道藝術品啊!】
【太美了!我舍不得吃,可我又好想吃,好矛盾好糾結!】
【每一道菜都能帶來不同的驚喜和體驗,真是太神奇了!】
【這道菜的味道太神奇了,我感覺我正在穿越到一個全新的味覺宇宙!】
【我嘗試用筷子吃,但為什麼它們總是想逃跑?我的手好像變成了磁鐵,但隻吸引筷子不吸引美食。】
【我很好奇這些餡料都是怎麼進去的?裡面竟然還能有湯汁!哦,這太神奇了,難道他們都會魔法嗎?】
【我覺得一定是用注射器上的針頭先戳進去,再把餡料擠進去的。】
【吃華國美食需要勇氣,因為你永遠不知道下一口會帶來怎樣的味覺沖擊,我太愛這種感覺了!】
外國網友對華國美食推崇贊美的同時,對他們本國的食物進行了嚴厲的譴責。
其實沒吃華國美食之前,他們也沒覺得自己國家的東西有多難吃。
畢竟都是從小吃到大的,身體都習慣了。
可凡事都怕比較。
原本一坨牛糞也沒那麼可憎。
可它如果插在一朵鮮花上……
兩相一對比,就慘不忍睹了。
【自從吃了華國美食,我感覺我以前吃的都是豬食。】
【豬食?呵呵,太擡舉了,豬都不吃!】
【如果說華國美食是味蕾的天堂,那我們的食物就是味蕾的難民營。】
【嘗過華國美食後,我隻想對以前的我說一句,委屈你了,現在讓你嘗嘗真正的美味!】
除了聲讨食物,外國網友又開始抱怨本國的文化。
文化的匮乏、社會的動亂、人性的懶惰……
這些弊端原本還不明顯,大家平時也沒有這麼多的關注。
但在華國的襯托下,這些弊端一下子就突顯了出來。
為什麼他們國家的民衆都沒有華國人那麼勤勞善良?
為什麼他們國家的文化底蘊沒有華國那麼深厚?
為什麼他們國家晚上不能放心安全地出入?
為什麼他們國家的警察、政府都毫無作為?
外國網友們一個個拿着放大鏡,列舉了無數他們國家的無數缺點。
最後總結下來,他們國家簡直是一無是處!
嗚嗚嗚……
越看越不想在這個國家待下去了怎麼辦?
華國可以接受移民嗎?
***
外國政府們也覺得自己很無辜啊。
他們明明什麼都沒做好嗎?
為什麼民衆們都來罵他們啦?
别拿華國跟他們比好嗎?
他們國家的文化底蘊沒有華國深厚,這能怪這屆政府?
老祖先的鍋他們可不背。
他們國家的民衆都沒有華國人那麼勤勞善良,這能怪這屆政府?
分明都是民衆自己的原因啊!
分明是民衆自己要求民主,還常常鬧罷工的好嗎?
他們政府已經是一再讓步啦。
以前也沒覺得華國這麼有威脅力的。
怎麼突然之間,就覺得華國悶不吭聲的,就把自己國家的民衆都籠絡了過去呢?
這樣徹底的、成功的文化入侵、洗腦,到底是從什麼時候開始的呢?
好像就是從《仙道》這部電影開始上映。
局面就漸漸地一發不可收拾了。
這波文化全面輸出、給大衆洗腦,實在是太強悍了。
他們現在開始全面抵制華國電影在本國的上映,還來得及嗎?
***
《仙道》和《問道》兩部電影的相繼成功,全球熱映,讓未來影視公司的各大股東都賺得盆滿缽滿。
幾位大股東都是國内首屈一指的影視公司的老總。
當初張雪晴托人找他們合作時,他們原本還挺猶豫忐忑的。
現在想來,真是慶幸自己當時的英明決策啊。
恐怕這輩子其他所有的努力加起來,都沒有當時那一次的決策來得成功啊!
今天,幾位大股東、導演和編劇一起來到了京大,找到了張雪晴。
幾人一起找了一間沒上課的教室,開起了會議。
沒辦法,晴神太忙了。
而且哪裡能讓晴神去找他們開會啊?
肯定是他們來找晴神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