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新學堂窗戶的安裝完畢,林清和最後檢查了一遍,沒有什麼問題就領着學子們離開了新學堂。
遊語夢一行人也拿到了足夠的采訪内容。
最不舍的還是光甯和光瑤,遊語夢三人,戀戀不舍地盯着新學堂的玻璃。
齊華月隻說了一句,日後還要來這裡教學,三人就迅速遠離了新學堂。
*
第二期的縣報内容豐富,讓縣城裡的百姓目不暇接。
定江縣内的客棧酒樓稀少,規模也不大,大家都卯足了勁兒增添新生意。
這不,有間小酒樓特地找了個識字的說書先生,在說書之餘,新添了一項,念定江縣的縣報。
剛開始的時候,名聲不顯,随着第一期縣報的反複傳播,慢慢地有了點聲色。
定江縣就這麼點大,酒樓客棧的數量十個手指頭都數的過來,誰家有什麼新鮮手段,一下就看出來了。
因此,第二期縣報發行的時候,定江縣内,凡是做酒樓客棧占點大的地,都招了個識字的人,用來念縣報。
不念不行啊,不念人都跑去其他家了,本來就沒什麼人,不念就更沒人了,更别說,現在是十一二月的月份,往來行商少之又少。
别說肥皂,肥皂現在對面的元江縣賣得更好,許多行商都誤以為元江縣才是發源地,足見左夫人幾人口風緊,想要的也多。
望江樓便是第一家首先開啟宣講縣報的小酒樓。
望江樓占地不大,因着修建了三層高,站在三樓一眼就能看見不遠處的川江,将定江縣一覽無遺。這兩樣算是望江樓的一大特色。
望江樓的東家如今笑眯眯地看着到點就往他店裡跑的百姓,也不拘有錢沒錢,光是這個人氣,就比别家好。
即便是别家酒樓客棧也開始縣報了,又如何,第一家始終是特殊的。雲臨江笑着看下面坐得密密麻麻的百姓。
好在他生了個好女兒,縣報第二期一出來,他就新鮮趕上了趟,不用求着縣衙的門路,也不用等着高價買學子的縣報,女兒就直接送來了酒樓。
他還是第一家念縣報第二期的酒樓。
雲臨江站在三樓,笑容滿面地看着樓下看台。
此時,說書先生已經說到了縣報的第二張末尾,正好講到了縣衙新學堂的報道。
“縣衙新學堂本意是為了方便縣衙中不識字和算數的衙役進行學習和提升,為了更好地對百姓講解定江縣内下發的政令。白縣令感念定江縣内仍有大批不識字的百姓,因此,特别告知新學堂來者不拒,分文不收。縣衙新學堂建立于……花費……占地……”
說書先生念完這一段話之後,根據經驗留了一些時間給台下的百姓反應讨論,順便喝點茶水,潤潤幹涸的嗓子。
“這是真的嗎?比上篇停下的肥皂坊招工更加離奇,官府就真的那麼好,不會我們一進去就要按着不交錢不給出來吧?”有人懷疑。
“嗨呀!這還能有假,我跟你們說,肥皂坊早就開始招人了,就在秋收交糧那會兒,精着呢!剛開始隻要些婦人,消息瞞得緊緊的。縣報第二期這會兒出來,好位置早就被人占了。”
“我媳婦兒就去肥皂坊,待遇真不錯,一個月的工錢能有七八十文!”說話的男子驕傲極了。
“這麼說肥皂坊比新學堂好啊,不說了,我去肥皂坊那裡看看。”
“别啊老兄,先聽完縣報啊,再說了,縣令都要衙役強制去的新學堂識字念書,一看就比肥皂坊好啊!”
“對啊!學會了字,去哪都有人要,說不定還能撈個小管事當當!”
“就這些?難道隻有我一個人關心水泥坊的事情,我想進水泥坊當差啊,這一看以後就不缺吃喝!”
說起這個,百姓的話題又轉了轉。
“剛才說路已經修得差不多了,翻年開春就能修完定江縣内所有的村鎮,這路好走了,行商來得就更勤了。”
“誰說不是呢,明明我們才是學子肥皂的發源地,行商卻全都去到了對面的元江縣,真氣人!”
“我們做肥皂也不差啊,進去幹個兩三個月,今年能過個肥年!”
“啪!”驚堂木聲響,台下聲響瞬間停止。
“接下來細講民生報,看看我們這個月,定江縣内又出了什麼啼笑皆非的趣事兒!”說書先生清清嗓,做了個預告。
說書先生翻頁一看,映入眼簾又是關于新學堂的内容。
“可巧,民生報的開頭又與剛剛縣報官報的對上了,還是縣衙新學堂的内容。是我們的熟人所寫,青山蒙童,遊語夢。”
說書先生一目十行,“縣衙新學堂,院長說讓我們去當教書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