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對,偏題了!
“大哥你就說這事兒你有責任沒?”
薛家大郎想了想,搖搖頭,道“我覺得沒有,妹妹她可以不答應的。”
“所以大哥你的意思是全是咱妹子的錯?”
薛家大郎又想了想,認真地回答道“我覺得是那位公子的做法不妥,探望卻好生生的放着大門不走,相邀也不遞帖過明路,你們難道不覺得嗎?”
不得不說,薛家大郎不愧為薛家同輩中的純良典範,實在是把自家兄弟想得太正派了。
走大門,大門就給進嗎?
遞帖子,帖子真能到本人手裡?
但是!
薛家諸位不這麼覺得啊!
“我覺得大哥說的有道理,咱兄弟起什麼内讧啊。”
“就是就是,這種時候要刀口子一緻對外。”
“我同意!”
“同意。”
“我沒什麼意見。”
至此,一場危機順利解除,大家還是相(互)親(相)相(傷)愛(害)的好兄弟。
另一邊,同是為早上那晴天霹靂所驚的某對夫婦,眼下卻是仍深陷惆怅,且雖同是惆怅,但倆人惆怅的點卻又是既然不同。
先說咱毫不知任何内情的薛大人,惆怅得很純粹,一想到閨女剛回家這小棉襖還沒暖多久轉眼就要往别家去,哎喲,心裡那個不舍,那個難受呀。
相比之下,稍知内情但知道得不太多的薛夫人這内心戲可是複雜多了:到底要不要把事兒告訴孩子爹?要不要叫兒子今晚去盯梢?該不該去找薛夫人商量商量對策?還是先找閨女聊聊?
“二哥,别愁了,大過節的呢。”薛三爺典型吃瓜群衆心态,瞧熱鬧就嫌事兒不夠大“二嫂,你不勸勸?”
“一邊去,沒瞧二嫂更愁嗎。”嗑瓜子的金氏橫了自家相公一眼,又道“相公,你說以後要有年輕公子約咱閨女出門……”
“先讓老四老五上去揍一頓。”
“為什麼?”
“因為當年我也被大舅子他們揍了。”
“……”
“娘子你呢?”
“先得看生得模樣好不好,模樣好,往後小倆口肯定吵架少。”
“對頭!”
“還得仔細翻翻家底,那些個寒門子弟甭想打咱閨女的主意。”
“就是就是,自古千金小姐下嫁寒門的有幾個下場好的?一朝飛黃騰達,那些個窮酸寒門就不知道自個兒姓什麼了,還有那些個寒門婆母,啧啧,巴巴的就覺得誰都配不上自己人中龍鳳的兒子,誰都高攀了……”
“相公,我忽然覺得生女兒好犯愁呀。”
“這麼一說起來是有些愁……”光是想想就覺着這心操不完啊,哪有養兒子那麼随意省事,這麼一想薛三爺不禁一副感同身受的模樣道“二哥,我好像懂你了。”
薛大人擡眼,沖着自家傻弟弟就是一個白眼扔過去——呵,你懂?你懂個球!
薛三爺:啥,二哥你眼睛疼?沒事,弟弟有藥啊。
薛大人:滾!
不錯,薛家一門畫風就是這麼的友(呵)愛(呵)和(呵)諧(呵)。
說了這麼多,作為觸發薛家今日一系列事件的關鍵人物,咱清安妹子這會兒又在做什麼呢?
嗯,她在喂鴿子。
瞧一瞧看一看了,真相在這裡:信鴿在手,還要啥見面約啊?
“小姐,廚房今天剛出爐的月餅來了,還熱乎着呢。”
“小姐,這今日的可與昨日的那些又不一樣了。”
屋裡,清安靠窗正喂着鴿子,聞聲扭頭就見丫鬟小姐妹倆一人端着剛出爐的月餅,一個托着茶水蘸料,雙雙手腳麻利進屋來。
是了,既是過仲秋怎少得了月餅。
月餅,又俗稱“小餅”“月團”,亦有“金花”“芙蓉”等雅稱,仲秋食月餅的習俗原流行于宮廷,後随朝廷推廣流傳于民間,成為每逢仲秋佳節家家戶戶必不可少的桌上糕點。
話說自昨日薛家廚房開始做月餅,清安是每一爐都沒錯過,以前她就覺得古代貨真價實、童叟無欺的月餅特香特好吃,神侯府大廚子做的酥皮月餅更是味美經典,但昨天品嘗了薛家廚房出品的鮮肉月餅、酸棗月餅、酪糖月餅……
她隻想知道今天月餅又做了什麼味兒。
這不,主子想啥,丫鬟機靈的就先行動了。
一聽月餅來了,清安也不喂鴿子了,趕緊湊過來瞧月餅。
民間傳統月餅多是大個兒,圓潤澄黃似明月,佳節月下家人團聚一同分食,有意又有境。
有大個兒的,自然也有小個兒的,小月餅流行于宮廷貴府,這樣的門第食月餅更講求嘗味試鮮,所以月餅往往做得小而精緻不占胃,例如此刻清安面前這盤。
“這個上面是兔子嗎?”清安指着最上面的月餅問道。
“回小姐,這可是廚房的拿手月餅,您猜猜這是什麼餡的?”
“兔子?該不會是兔肉吧?”
這猜測一說出來,兩個丫鬟都笑了“小姐您是想吃兔肉了吧?”
“就一個兔子太難猜了,兔子……月亮上的兔子……兔子搗年糕?年糕陷的?”
“還真是年糕餡的。”
“廚房真太厲害了,竟然能想出這麼多花樣來。”
“這小姐您就有所不知了,這可并不都是廚房想出來,這多數月餅的口味其實是來自府上下人的家鄉,老老太爺在世的時候體恤府上下人思鄉,便命人搜羅各地家鄉味,逢年過節讓大夥都能嘗嘗家鄉味,這仲秋月餅就是其一。”
“原來是這樣啊……”清安捏起那傳說中的年糕月餅咬了一小口,一瞬被便那香糯綿軟的口感收服了,緊跟着卻陷入了若有所思“你們說這世上有沒有一種月餅讓人會不去想念家鄉和親人啊?”
這個問題可難住了小姐妹倆。
“小姐,這月餅本就是寓意團圓的,怎會不讓人想起故土親人呢?”
“是啊,這無異像是在問吃什麼會餓,吃本就是為了果腹,既然是想挨餓為什麼還要吃呢?”
“也是。”
可是為此就隻能選擇不吃月餅了嗎?
不行,他不吃,她得吃。
嗯 ,看來有人吃月餅和過仲秋務必都要從今年培養起來,做人嘛,多數時候還是要從衆合群一點才更有樂趣是吧?